近百人参加敬惜字纸、焚化字纸仪式。 福州晚报9月24日讯(记者陈木易)昨日,在永泰县同安镇三捷村辅弼岭古官道鳌头岩的石台上,举行了一个特殊的风俗仪式——大家将有字迹的废纸逐一丢入“惜字坛”焚化。这座“惜字坛”已有780多年历史,而这种敬惜字纸、焚化字纸的风俗也传承下来了。 这一风俗源自古人认为有字之纸承载着文化之灵,敬惜字纸就会得到上苍和圣人的眷顾,取得功名。昨日下午,三捷村辅弼岭聚集近百人,举行当地一年一度的敬惜字纸、焚化字纸活动。活动分为献祭上香、诵读疏文、焚化疏文,随后由在学的少年代表以及成年人焚化字纸。仪式结束后,张氏宗亲开了一个“传承书香文脉”的座谈会。 敬惜字纸、焚化字纸习俗比较特别,其中有何典故?永泰民俗研究者张建设告诉记者,据当地村民传说,大约在南宋理宗绍定年间,爱国词人张元幹的一个曾孙张贡,避乱弃官,隐居辅弼岭,在此设立“惜字坛”,至今已有780多年。“惜字坛”面墙宽约3米,中腰有一门,宽一尺,高一尺五,可开可闭。门框为条石,刻有对联“字迹藏岩穴,文光射斗墟”,横批“敬惜字纸”。 到了元代,张氏一脉躲避追杀,耕读传家。直到清乾隆初年,张氏子孙们在辅弼岭修葺“惜字坛”,倡导敬惜字纸风俗。 张建设说,当时人们认为有字的纸承载着文化灵气,不能随意毁弃;假如能够捡拾有字废纸并送到“惜字坛”焚化,每百字就能积一善,如果践踏字纸,每十字增一恶。 数百年来,当地张氏子孙纷纷养成敬惜字纸的习惯,每户大厅一角都悬挂一个字纸篓,所有有字的废纸均不许随意抛弃践踏,而应及时收纳字纸篓中,等到每年农历八月由族里派人收集,统一送到“惜字坛”焚化。由此,人们也培养了尊重文化、敬畏文化的心理,家家都以能够培养读书人并取得功名为荣。 张建设告诉记者,这一习俗几经中断、恢复,所幸还是传承下来了。不仅如此,经过此地的人听说种种事迹之后,纷纷效仿学习,连外姓子弟、外乡子弟也会将日常字纸及时捡拾送到这里焚化,最远的还影响到了仙游县的学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