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诚信建设平台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图片 > 正文
红色都城坑口村 红绿结合宜居游
http://wmf.fjsen.com 2016-09-21 10:42:56 刘辉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中共福建省委成立地点——坑口村(资料图片)

  宁静优美的坑口车盆坑自然村

  游击队住的山洞、吃的野菜(资料图片)

  绿林竹海环绕的坑口村

  坑口村革命遗(旧)址群修建项目效果图

东南网9月2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辉 通讯员 朱宇 顾文静)武夷山洋庄乡坑口村是一块令人敬仰的红土地,从1928年农民举旗聚义、揭竿闹革命,到1938年福建省委在这里成立,再到1949年崇安县城宣告解放,这里经历了20余年的革命洗礼,被誉为“红色都城”,红色基因植入这里的每一寸土地。

攻坚克难闹革命

从武夷山市区开出30多公里后,进入一个群山环抱的山谷,谷中一大片平地,数条河流纵横。

“这里往北翻过寮竹关与江西上饶县交界,西北过温岭关与江西铅山县毗邻,从东进出此地仅有一条道,地形如此,故名坑口。这里以前人口繁密,物资也丰富,是兵家必争的天然要塞。”武夷山市党史研究室主任罗永胜介绍说。

罗永胜说,在1938年中共福建省委机关选择坑口作为根据地前,这里曾是闽浙赣及中央革命根据地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红色阵地。

1930年7月,经党中央决定,赣东北和闽北两块根据地合并。赣东北特委仿效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经验进行建设,坑口成为闽北根据地的中心区域。

1931年4月,方志敏率领红十军入闽作战。方志敏在坑口题写的“中国红军万岁”六个大字,现仍保留在坑口的土墙上。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进行战略大转移。1935年1月,国民党分兵三路向崇安(今武夷山市)苏区进攻。由于红七军团、红五十八团等主力部队的奋力阻击,敌在十天内只前进了十五公里。1935年1月25日,当敌到达小浆时,闽北党政军领导机关及直属部队、工厂、医院等单位1000多人,安全撤出大安。1月26日,敌军占领大安。撤出大安,标志着闽北红军游击队以退为进,向山区进军,从此转入全面游击战争。

“闽北崇安红军游击队在上山打游击的第一年,经受了‘爬山越岭’‘日晒雨淋’‘饥饿寒冷’‘疾病折磨’‘断粮缺水’‘野菜充肠’‘生死存亡’七个方面的考验,使闽北崇安红军游击队造就了思想红、作风硬、纪律强、技术精、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不怕死的队伍。”罗永胜说。

1935年春夏,国民党闽浙皖赣4省边区“清剿”总指挥部,采取政治、军事、经济三管齐下,全面封锁的策略,企图把红军游击队困死饿死在山上。为了打破国民党军的封锁,坚持游击战争,这年5月,中共闽北分区委在崇安县岚谷乡的黄龙岩,召开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分区委扩大会议(简称黄龙岩会议)。崇安中心县委书记曾昭铭等党政军领导参加会议。在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黄道主持下,会议高度评价了大安会议等重要决定和措施,以及红军游击队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积极开展游击战争,不断打击国民党军,努力保护群众利益的做法,确定了以崇安老苏区为依托,保存有生力量,积极向外发展,开辟游击新区的总方针,闽北崇安游击战争赢来了三年游击战争的最好时期。

在闽赣省委的努力下,1937年9月底,国共双方代表在光泽县霞洋乡的大洲举行了谈判,双方达成停止军事行动、合作抗日的协定。12月,中共崇安县委与国民党代表,也在大安举行谈判,双方达成8点国共联合抗日的协议。

1937年冬,闽北崇安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全团下辖3个营和1个机炮连,共1000多人。至此,崇安苏区作为闽北三年游击战争重要区域,胜利完成了游击战争的任务。闽北游击区域为南方8省15块游击区的战略支点之一。

“为了掩护闽西赣南中央苏区红军主力长征,闽北的红军主力没有参加长征,全部留下来打游击,直到抗战胜利。”

罗永胜介绍说,特别是到了1941年2月,国民党出动两个团,在地方杂牌军配合下,向中共福建省委机关驻地坑口发起进攻。

1941年3月,福建省委机关撤出坑口,南迁到建阳太阳山,但敌人仍不放过坑口的群众。从1941年1月至1944年1月,国民党在闽北发动的三次军事围攻中,坑口仍是每次围攻的重点地方。据不完全统计,坑口原有3900多人,被杀被饿死2900多人,原有66个自然村,被烧毁57个。

坑口人民为福建的革命斗争作出了巨大牺牲。

多产并举谋发展

“竹山的收入一年有2万多元。”家住村口车盆坑的74岁老党员何才恩说道,9月1日,天未全亮,他就前往温岭关,对附近的竹林进行养护。

“中国有多少人口,坑口就有多少根毛竹。”老何介绍道,不知从何时起,因毛竹产量大而闻名的“明星村”,开始流传着这句话。毛竹是这里447户村民赖以生存的产业,6.5万亩的竹山面积,平均每户就有一百多亩。

但近年来毛竹价格连年走低,靠山吃山的何才恩有了“危机感”。村里的高山茶野茶远近闻名,他也和大家一样按照无公害标准科学管理茶园,茶叶品质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收入也得到增加。

“我们每年要从村民手中收购20多万斤的茶叶。”枞园印象是坑口的一家茶企,负责人张金华是土生土长的坑口人,在村两委的支持下,从军退伍后便回乡创业,办起了茶企。

这家茶企自有约300亩的茶山,每到收茶的时节,不仅要向村民收购茶青,还要雇上百位村民采摘茶叶。张金华说:“采摘一斤水仙茶一块多,老枞三块,有些老人一天都可以采摘一百多斤。加上买茶、焙茶等,一年支付给村民的工资就有300多万元。”看到企业能够为村民带来收益,他也感到万分欣慰,他表示,未来还将继续扩大企业,为村民增收。

“坑口目前有2000余亩茶山,茶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坑口下派村支书张凯说道,面对村民赖以生存的毛竹价格连年下滑,种植茶叶的收入又高于毛竹,村两委鼓励村民以“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发展茶产业,办起了茶叶合作社。刚刚组建起的“武坑茶叶合作社”,就有十多个村民入股。

“仅靠种植毛竹、茶叶还远远不够。”张凯说,坑口是省定革命老区基地村,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遗迹,又有青山绿水,应该抓住这里的特色发展旅游产业。在张凯的领导下,村两委多次研究坑口村的发展方向,制定了建设“宜居宜游,红绿结合”的发展规划。

“发展红色旅游,不仅可以带动餐饮、住宿等行业,甚至村里的优质毛竹也可以拥有更高的产品附加值。”张凯说,在他眼中,竹筒酒、竹筒饭、碗筷、草鞋等过去红军的生产生活用品都是用毛竹所制,若是能将毛竹转化为旅游产品,将赋予其更高的价值。

为发展旅游产业,坑口村已立项的项目投资规模超3000万元:计划完成美丽乡村建设、修缮省委旧址、修建红色纪念馆、开发红色旅游、武坑公路改建项目。目前,美丽乡村正在建设,纪念馆规划的设计已经初步完成,武坑公路改建也已动工……

东边不亮西边亮,毛竹降价也不慌。张凯表示,希望通过这条红色旅游路线,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责任编辑:康金山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6-09-21我省着力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投入机制
  • 2016-09-20安溪县举行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 倡导争当文明安溪人
  • 2016-09-20三明市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 为文明点赞
  • 2016-09-20【文明网评】以身边的先进典型夯实价值观阵地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