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成立地点——坑口村(资料图片)
宁静优美的坑口车盆坑自然村
游击队住的山洞、吃的野菜(资料图片)
绿林竹海环绕的坑口村
坑口村革命遗(旧)址群修建项目效果图
东南网9月2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辉 通讯员 朱宇 顾文静)武夷山洋庄乡坑口村是一块令人敬仰的红土地,从1928年农民举旗聚义、揭竿闹革命,到1938年福建省委在这里成立,再到1949年崇安县城宣告解放,这里经历了20余年的革命洗礼,被誉为“红色都城”,红色基因植入这里的每一寸土地。
攻坚克难闹革命
从武夷山市区开出30多公里后,进入一个群山环抱的山谷,谷中一大片平地,数条河流纵横。
“这里往北翻过寮竹关与江西上饶县交界,西北过温岭关与江西铅山县毗邻,从东进出此地仅有一条道,地形如此,故名坑口。这里以前人口繁密,物资也丰富,是兵家必争的天然要塞。”武夷山市党史研究室主任罗永胜介绍说。
罗永胜说,在1938年中共福建省委机关选择坑口作为根据地前,这里曾是闽浙赣及中央革命根据地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红色阵地。
1930年7月,经党中央决定,赣东北和闽北两块根据地合并。赣东北特委仿效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经验进行建设,坑口成为闽北根据地的中心区域。
1931年4月,方志敏率领红十军入闽作战。方志敏在坑口题写的“中国红军万岁”六个大字,现仍保留在坑口的土墙上。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进行战略大转移。1935年1月,国民党分兵三路向崇安(今武夷山市)苏区进攻。由于红七军团、红五十八团等主力部队的奋力阻击,敌在十天内只前进了十五公里。1935年1月25日,当敌到达小浆时,闽北党政军领导机关及直属部队、工厂、医院等单位1000多人,安全撤出大安。1月26日,敌军占领大安。撤出大安,标志着闽北红军游击队以退为进,向山区进军,从此转入全面游击战争。
“闽北崇安红军游击队在上山打游击的第一年,经受了‘爬山越岭’‘日晒雨淋’‘饥饿寒冷’‘疾病折磨’‘断粮缺水’‘野菜充肠’‘生死存亡’七个方面的考验,使闽北崇安红军游击队造就了思想红、作风硬、纪律强、技术精、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不怕死的队伍。”罗永胜说。
1935年春夏,国民党闽浙皖赣4省边区“清剿”总指挥部,采取政治、军事、经济三管齐下,全面封锁的策略,企图把红军游击队困死饿死在山上。为了打破国民党军的封锁,坚持游击战争,这年5月,中共闽北分区委在崇安县岚谷乡的黄龙岩,召开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分区委扩大会议(简称黄龙岩会议)。崇安中心县委书记曾昭铭等党政军领导参加会议。在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黄道主持下,会议高度评价了大安会议等重要决定和措施,以及红军游击队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积极开展游击战争,不断打击国民党军,努力保护群众利益的做法,确定了以崇安老苏区为依托,保存有生力量,积极向外发展,开辟游击新区的总方针,闽北崇安游击战争赢来了三年游击战争的最好时期。
在闽赣省委的努力下,1937年9月底,国共双方代表在光泽县霞洋乡的大洲举行了谈判,双方达成停止军事行动、合作抗日的协定。12月,中共崇安县委与国民党代表,也在大安举行谈判,双方达成8点国共联合抗日的协议。
1937年冬,闽北崇安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全团下辖3个营和1个机炮连,共1000多人。至此,崇安苏区作为闽北三年游击战争重要区域,胜利完成了游击战争的任务。闽北游击区域为南方8省15块游击区的战略支点之一。
“为了掩护闽西赣南中央苏区红军主力长征,闽北的红军主力没有参加长征,全部留下来打游击,直到抗战胜利。”
罗永胜介绍说,特别是到了1941年2月,国民党出动两个团,在地方杂牌军配合下,向中共福建省委机关驻地坑口发起进攻。
1941年3月,福建省委机关撤出坑口,南迁到建阳太阳山,但敌人仍不放过坑口的群众。从1941年1月至1944年1月,国民党在闽北发动的三次军事围攻中,坑口仍是每次围攻的重点地方。据不完全统计,坑口原有3900多人,被杀被饿死2900多人,原有66个自然村,被烧毁57个。
坑口人民为福建的革命斗争作出了巨大牺牲。
多产并举谋发展
“竹山的收入一年有2万多元。”家住村口车盆坑的74岁老党员何才恩说道,9月1日,天未全亮,他就前往温岭关,对附近的竹林进行养护。
“中国有多少人口,坑口就有多少根毛竹。”老何介绍道,不知从何时起,因毛竹产量大而闻名的“明星村”,开始流传着这句话。毛竹是这里447户村民赖以生存的产业,6.5万亩的竹山面积,平均每户就有一百多亩。
但近年来毛竹价格连年走低,靠山吃山的何才恩有了“危机感”。村里的高山茶野茶远近闻名,他也和大家一样按照无公害标准科学管理茶园,茶叶品质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收入也得到增加。
“我们每年要从村民手中收购20多万斤的茶叶。”枞园印象是坑口的一家茶企,负责人张金华是土生土长的坑口人,在村两委的支持下,从军退伍后便回乡创业,办起了茶企。
这家茶企自有约300亩的茶山,每到收茶的时节,不仅要向村民收购茶青,还要雇上百位村民采摘茶叶。张金华说:“采摘一斤水仙茶一块多,老枞三块,有些老人一天都可以采摘一百多斤。加上买茶、焙茶等,一年支付给村民的工资就有300多万元。”看到企业能够为村民带来收益,他也感到万分欣慰,他表示,未来还将继续扩大企业,为村民增收。
“坑口目前有2000余亩茶山,茶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坑口下派村支书张凯说道,面对村民赖以生存的毛竹价格连年下滑,种植茶叶的收入又高于毛竹,村两委鼓励村民以“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发展茶产业,办起了茶叶合作社。刚刚组建起的“武坑茶叶合作社”,就有十多个村民入股。
“仅靠种植毛竹、茶叶还远远不够。”张凯说,坑口是省定革命老区基地村,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遗迹,又有青山绿水,应该抓住这里的特色发展旅游产业。在张凯的领导下,村两委多次研究坑口村的发展方向,制定了建设“宜居宜游,红绿结合”的发展规划。
“发展红色旅游,不仅可以带动餐饮、住宿等行业,甚至村里的优质毛竹也可以拥有更高的产品附加值。”张凯说,在他眼中,竹筒酒、竹筒饭、碗筷、草鞋等过去红军的生产生活用品都是用毛竹所制,若是能将毛竹转化为旅游产品,将赋予其更高的价值。
为发展旅游产业,坑口村已立项的项目投资规模超3000万元:计划完成美丽乡村建设、修缮省委旧址、修建红色纪念馆、开发红色旅游、武坑公路改建项目。目前,美丽乡村正在建设,纪念馆规划的设计已经初步完成,武坑公路改建也已动工……
东边不亮西边亮,毛竹降价也不慌。张凯表示,希望通过这条红色旅游路线,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6-09-21我省着力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投入机制
- 2016-09-20安溪县举行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 倡导争当文明安溪人
- 2016-09-20三明市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 为文明点赞
- 2016-09-20【文明网评】以身边的先进典型夯实价值观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