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秀婷,450个塑料袋,换鸡蛋15个。孙付贵,210个塑料袋,换鸡蛋7个。石风文,90个塑料袋,换鸡蛋3个……”9月12日清早,邱县新马头镇新鲜庄村“农家超市”门前热闹非凡。一大群村民拎着打包成捆的废旧塑料袋,在“农家超市”门外一处空地上排队等候换鸡蛋,一个个有说有笑。(9月14日 凤凰网)
“垃圾换物”之举,从效果来看的确是个不错的创新、探索。不仅让环保理念植于村民心中,成功调动了村民环保的积极性,同时还为政府减轻了环境治理的负担和农村保洁员的工作量,巧妙治理了农村环境污染的“顽疾”,让村庄变干净变美丽,维护了乡村美的形象。
近年来,像此般以适当的物质奖励以助推文明建设之举也并非个例。对于以物质奖励促文明的做法,总会有人在质疑,认为靠利益拉动的文明不长久,甚至会徒增社会功利心。我们不排除有部分人是为利益在行文明之举,但不管怎样,从效果来看,在这些物质奖励下,着实让我们看到了不错文明成效。“以物换物”让村庄更干净更美好,“文明旅游银行”让该旅行社两年来无一起不文明行为发生。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照这样继续做下去,文明之举就会继续。因此,适当的物质奖励也有助于文明。
我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文明的社会,但文明社会的建成并非只是一部分人的责任,正如木桶定律,水平往往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总以圣人般的文明道德去要求人,标准太高难免会产生一些伪君子、假文明。对于如响鼓般的开明人士,自然不用重捶也会自觉践行文明;而对于其它普通的大众,在社会整体文明素养有待提高的现实背景下,适当用点物质奖励,笔者认为这是好的。用物质奖励促文明,对文明素养高的人可以视为是对其的一种肯定,对还未养成文明习惯的人来说也是一种力量驱动,也许在长期的行文明事中好习惯就形成了,这样何乐而不为?
任何事都会有利有弊,认识事物时要做好利弊权衡。以物质奖励促文明建设,是有那么点增加社会功利心之嫌,但适当的物质奖励却有助于文明,近年来相关做法取得的文明成效就是很好的证明,这点不容否定。(吴新德)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6-09-19建阳区“情暖中秋·文明关爱”系列活动 突出三关爱主题
- 2016-09-19梅列区开展“为文明点赞”系列中秋活动
- 2016-09-19福建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动员会召开
- 2016-09-18丰泽区召开深化创建文明城工作动员会
- 2016-09-18厦门全城动员推进灾后重建 诠释城市文明素养
- 2016-09-18厦门全城动员推进灾后重建 诠释城市文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