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泰县坚持把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与生态文明、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统筹推进,不断提高城乡整体文明程度。特别是深度融合美丽乡村建设,开展912平方公里全域景区建设,今年7月高分优等级通过国家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县验收,加快推动从“厦门后花园”到“厦漳泉生态型核心区”、从“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到“全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从“全国文明县城”到“全国县级文明城市”跨越,实现生态美、城乡美、人更美的目标。
《长泰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专家审查论证会
一、主要做法
(一)规划引导。围绕“厦漳泉生态型核心区”的发展定位,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产业发展”的要求,充分考虑地理地貌、产业结构、民俗文化等因素,制定覆盖县、
乡、村三级的全域景区化规划。特别是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平衡”,原山原水原生态、原田原园原住民“六原合一”的原则,编制重点村、中心村、特色村整治规划,做到每个重要节点都有详细规划,细到每座房子的拆除与改造都有效果图,让农村群众看得明白、执行得了、遵守得住规划,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
林墩工业区美宫村
(二)整治先行。坚持“干净、美丽、品位” 的底线思维,县财政投入专项资金2.37亿元,开展“整治水环境·保护母亲河”行动,推进生猪养殖、农村垃圾、桉树种植、工业排污、矿山石材、水土流失等“六个专项治理”,深化“全民综合治水、共建美丽长泰”三年行动,促进城乡产业优、山水美、民受益。
特别是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扫盲三年计划,按照“拆彻底、扫干净、摆整齐、保畅通”的基本面要求,县每年投入垃圾处理专项经费1500万元,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全县宣传推广“垃圾不落地”经验做法,做到宣传教育零盲区、环境整治零死角、美丽乡村建设零遗漏。
坂里乡新春村
(三)突出特色。充分发挥“长泰是闽南宝地,长泰话是闽南中原古音活化石”的县域特色,形成“闽南风、长泰味”。在建筑风格上,城镇新建楼房沿街一律采用骑楼加坡屋顶的闽南元素,村庄房屋立面按红砖白墙燕尾脊进行改造。在村落整治上,坚持宜少不宜多、宜土不宜洋、宜简不宜繁、宜淡不宜浓、宜软不宜硬等“五宜五不宜”,注意去城市化、园林化、趋同化,力争自然美、生态美、田园美、农耕美、乡愁美“五美效果”。在历史人文上,充分挖掘漳州史上唯一状元林震的状元文化、三公下水操的忠义文化等优秀本土文化,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树名木等乡土历史遗存,建设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美丽乡村。
(四)以文化人。充分利用乡镇、村综合文化站、基层“道德讲堂”等载体,整合乡村学校少年宫、文化中心户、农家书屋、文明乐园等农村文化资源,对全县70多处旧庙宇、祠堂进行改造,开展创建文明村镇和“五好文明家庭” “十星文明户”“十佳孝子媳”等活动,开展“春之歌、夏之舞、秋之赛、冬之戏”系列文体活动,培养树立一批身边人、身边事先进典型,引导群众认知、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邻里团结、家庭和睦、诚信友爱、扶贫济困的人际关系,广大农民争做讲文明、知礼仪、守法纪、懂科学的新型农民。
二、取得成效
一是长泰更富。坚持“富财政”与“富民众”的有机统一,开展工业园区和旅游二次创业活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规范发展花卉苗木、民宿、农家乐、乡村旅游等特色项目,推动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带动群众转型转产增收。全县农民生产经营性、工资性、转移性、财产性等收入不断增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两位数增长。“十二五”期间, 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2.6%和13.3%。
二是长泰更美。以建设“厦漳泉生态型核心区”和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目标,持续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大生态园、大文化园、大文明城等来整体经营,先后开展“田园风光、生态之城”、912平方公里全域景区建设等活动,实施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以生态环保的硬指标,倒逼企业推进清洁生产和集约发展,倒逼城乡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建设,倒逼文明建设和市民素质养成,以短期阵痛换来长远的绿色发展,实现国家级生态乡镇全覆盖,群众享受到更多的生态产品和绿色福利,生态成为长泰最深刻的印象。
三是长泰更文明。通过率先全市开展城乡一体建设试点,率先全省建设912平方公里全域景区,率先全国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深化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双拥模范县和省“无违建”示范县等活动,统筹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社保、安保等各项事业发展,使“县城”的旧思维淡出, “城市”的新概念升华, “全县一座文明城”的理念强化,争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成为全县上下的共同意志和奋斗目标。2015年年2月,长泰县光荣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并受到习总书记亲切接见。12月,顺利通过中央文明办委托省文明委年度考评验收。
三、经验启示
1.要勇于创造创新。在建设城乡文明,没有固定模式、绝对标准,必须敢于先行先试。长泰县坚持在工作中不断完善提升思路、举措,形成工作标准、经验、模式,进行推广应用。如,品位特色坚持风格农村化不城市化、风光田园化不园林化、景观柔软化不生硬化、绿化本土化不外地化、配套公共化不专用化“五化五不化”,村容整洁坚持房前屋后无垃圾、鸡鸭圈养无异味、河道沟渠无污水、道路两旁无丢弃“四无”标准,任务细化为搬、拆、建、绿、整、改等六大项目,长效运作坚持美、用、管、合、俭、富“六点机制”,以持续创造创新创意,不断增创文明创建新优势。
2.要突出群众为本。文明创建的核心因素是人。长泰县建立健全村民主体、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文明创建长效机制,通过体制创新和激励机制,发动各级文明单位、县直机关单位以及军警加盟城乡共建,采取单位挂钩共建、银村共建、村企共建、军警民共建等形式,实行城乡结合部、镇区所在行政村等重点村与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共建,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完善村规民约,推动文明共建形成常态化、制度化,岩溪镇、武安镇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其它7个乡镇(场、区)都进入省级文明乡镇行列,52个行政村被评为文明村,文明村镇覆盖率占到73%。
3.要打响文化品牌。文明城乡更具文化内涵。长泰县培育推出一批田园风光、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不同类型的美丽乡村示范典型,如“古桥、古庙、古厝、古树、古琴” 等“五古丰登”后坊村、“慢客村、慢客园、慢客岛、慢客亭、慢客路”等“五慢生活”上蔡村,让人感叹“长泰好所在”。特别是挖掘乡村文化内涵,打造“城关龙、溪东狮、京元球、珠坂戏、鹤亭木偶、金里书法、珠浦剪纸”等地域文化名村,实现综合文化站镇镇有、广播村村响、广场舞村村跳、文化室村村建、老年人活动中心村村有,涌现出2个全国农村体育活动先进乡镇、2个全省农村体育活动先进乡镇、10个全省农民体育活动先进村,农村文明程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