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诚信建设平台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来稿选登> 三明> 梅列区 > 正文
三明梅列区践行“两学一做”助力渔溪村“美丽乡村”建设
http://wmf.fjsen.com 2016-08-25 10:22:52 来源:文明风    我来说两句

文明风8月25日讯(通讯员李晓燕)梅列区陈大镇渔溪村在推进基层党建的生动实践中,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以“践行两学一做,我为渔溪添光彩”为活动载体,落实美化环境、增产增收和挖掘内涵三项工作,推动“两学一做”活动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度融合,逐渐塑造出渔溪美在环境、美在知足、美在内涵的雅致形象。

强化支部引领,扮靓村容村貌。按照“抓党建、谋发展”主体思路,村党支部多次召开党员大会,在推进“两学一做”的基础上,明确将继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开展好“两学一做”活动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号召全体党员全力支持配合“美丽乡村”建设,共同维护好美丽家园。成立环境美化小组,制定考核办法,明确职责,三个支委任小组长,将村“两委”中党员落实环境卫生情况纳入镇年终绩效考核。积极向上争取190万元建设花桥下“美丽乡村”,完成基础设施改造和美化绿化工程,2015年顺利通过省委文明办验收,并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发挥集体作用,持续增产增收。加快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步伐,是促进农村经济有效增长和农民真正致富的必由之路。渔溪村始终坚持从市场需求出发, 依靠发展壮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联合经营、统一销售,为探索产业化发展道路和实现村财稳定收入创造良好条件。带动村民开展“比作为、创收益”种植竞赛活动,大力种植烟叶、毛豆等经济作物;引进总投资1500万元的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山清花卉公司,向村承包百亩土地,建设白菊花种植基地;下一阶段,渔溪将抓住碧溪十里农业观光走廊规划有利契机,着手谋划发展休闲旅游型美丽乡村,成立旅游协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凝练特色文化,提升文化内涵。以“弘扬民俗文化、打造生态渔溪”为主题的美丽乡村创建活动,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树立了渔溪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开展“好家风、好家训”主题宣传展示活动,力争做到家训上墙100%覆盖。结合中华传统节日,组织开展“迎新春、送祝福”联欢会、“庆元宵、猜灯谜”、“清明文明祭扫”、“端午包粽子”、“中秋送温暖”和历届知青返乡聚首等文化共享活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以群众的广泛参与为美丽乡村建设增添厚重的文化积淀。管好用好集健身娱乐、餐饮休息、图书阅读、卫生保健功能于一体的渔溪村幸福院,惠及更广大的村民。每年定期走访慰问残疾家庭、军属家庭、五保户及低保户,为他们提供帮扶服务,解决其生产生活难题,推动和谐渔溪建设。(梅列区委文明办供稿)

责任编辑:康金山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6-08-25厦门启动银城文明引力波媒体暗访团
  • 2016-08-25漳州诏安县文明办组织各级文明单位开展"金秋助学"活动
  • 2016-08-24让穿着小节成为点缀文明的环佩
  • 2016-08-24新罗:以整改促提升 推动文明旅游建设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