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在霍童成立场景图。(资料图片)
干部群众在宁德县苏维埃政府旧址聆听老红军讲述革命历史。(资料图片)
革命烈士颜阿兰(资料图片)
坑头村革命老区村新貌。
东南网8月1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国萍 通讯员 颜凑 郑雨桐)
坑头村建立贫农团
在方圆几十里的梅坑地区,68个大小村落星罗棋布。
1932年,宁德县地下革命领导人颜阿兰来到梅坑一带建立党支部,发展革命武装力量。坑头本地村民池陈旺(1905~1936年)参加了村赤卫队,积极投入地下革命活动。1933年6月,池陈旺参加了叶飞、颜阿兰领导的袭击坑仔里民团的战斗。不久,池陈旺由颜阿兰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3年农历七月,池陈旺探知石堂民团有步枪三十四支,趁中元节(农历七月中旬)民团兵石堂祭祖之机,带领五名赤卫队员假扮探亲模样,陆续进入石堂村,他走在前头,悄悄接近哨兵,趁其不备突然夺取了哨兵手中的枪支,又用手枪顶住哨兵的喉咙,呼哨一声,随后五名赤卫队员趁势闯入营房,各取步枪3支,池陈旺一人独背7支,旋即带领同志们迅速撤离。池陈旺在袭击石堂民团这一场战斗中表现的智慧和才干,得到了叶飞的赏识,不久即任命他为坑头村赤卫队队长。
1933年9月,闽东党组织派林再生到坑头村建立了贫农团,池陈旺积极参加了贫农团。当时贫农团的盟约是:“生为革命,死为革命,叛变革命,死在刀枪之下。”广大农民在县委和贫农团的领导下,热烈开展抓土豪、抗租、抗粮、抗捐、抗税、抗债斗争。
坑头村成立县苏维埃政府
1934年7月,宁德县苏维埃政府在坑头成立,池陈旺任主席。随后全县成立了6个区、32个村苏维埃,后又相继成立了独立营、警卫连、肃反队,区成立了游击队、肃反队,村有了赤卫队等革命武装,还组织了妇女会、青年团、少年队、贫农团、抗租团等革命群众团队。
1934年10月,中共宁德县委牵头召开会议,提出“五抗”斗争口号,特别强调大力开展秋收“抗租”斗争。石桥地主黄斯安等派其狗腿来梅坑乡讨租逼捐,抗租团立即捕杀了这些“狗腿”,镇压了一批反动派。
由于苏区的迅速发展,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极大恐慌。1934年12月,国民党在三都设立“清剿”指挥部,纠集10万兵力,分三路进犯苏区。
1935年2月15日,坑头遭到石堂、虎贝、霍童反动民团的疯狂“围剿”,池陈旺率领游击队英勇反击,取得斗争的胜利。同年4月8日,池陈旺带领80多名游击队员和群众消灭后洋、石墩等村的反动义勇队和大刀会。
1935年6月,闽东特委在梅坑建立了宁德办事处。同年12月,叶飞率领独立师一部转战到梅溪、坑头、后洋等村,召集坚持在这一带斗争的池陈旺等人开会,任命池陈旺为宁德县委书记,坚持开展恢复和扩大根据地的斗争。到1936年初,先后建立了4个中心支部、35个村支部,发展党员220多名。
1936年2月,池陈旺携妻带子乘船转移时不幸被捕。面对国民党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他始终坚贞不屈。同年9月27日,池陈旺被绑在八都溪坂榕树下遭杀害。临刑前他毫不畏惧,一路高呼“共产党万岁!”,周边群众无不流泪。
梅坑成为闽东游击根据地
1935年6月,闽东特委在梅坑建立了宁德办事处,即游击区办事处。为把梅坑地区建设成为闽东红军可靠的游击根据地,同年8月,党组织首先在华镜建立了中心党支部,下设有16个分支。9月,巫家山畲族村也建立了党支部。这里是七都通往桃花溪的必经之地,与溪口村、桥头村、七都村连成一线,不断把各种物资由此输入根据地。梅坑地区与外界建立了秘密交通线,和三都、斗帽交通站以及三都大明公司建立了联系,从福州、三都沿海地区购买药品、日用品,源源不断运回梅坑。
此外,宁德县委还在蔗仔、坑头、方田等地建立了5个修枪厂、3个军服厂及16处关押土豪劣绅的“土豪厂”。并建立了红军后方医院和仓库。
为了保证红军游击队的需要,特别是红军伤病员的需要,游击区的革命群众经常冒着生命危险,分批到霍童购买食盐、咸菜等,或到石桥、虎贝等地买粮食。
虎贝的天峰亭紧邻梅坑地区。这里地势陡峭,林木茂盛,红军游击队在这里搭寮设厂,作为伤兵疗养所、服装制造厂。除青草药由当地群众上山采挖外,西药、中药均由革命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从七都及霍童等地运回。
有一段时间,敌人经常带着猎狗搜山,白岩村群众就把红军秘密寮转移到更加边远的白叶楼村,改白天搬运为黑夜搬运,并加强岗哨。村里凡是16岁至45岁的男女,全部都参加了这项工作。
白岩村的群众宋逢仔为红军后方医院买药品、电池,回去途中在葛藤凤村被敌人抓住,押往霍童。敌人严刑逼供,用钳子剥他的脚趾甲,他多次昏死过去,仍坚不吐实,直至英勇牺牲。
“在三年游击战争的艰难岁月里,中共闽东特委和宁德县委,凭借梅坑、桃花溪一带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坚持开展灵活机动的游击斗争,粉碎了敌人的疯狂‘清剿’,巩固扩大了后方游击根据地,保存和发展了闽东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的有生力量。”蕉城区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苏晓静说。
老区群众奔小康
8月1日,记者从霍童镇政府驱车沿盘山公路绕行,车窗外重峦叠嶂、云雾缭绕。大约40分钟后抵达宁德苏维埃政府诞生地——坑头。村中心广场上,中共宁德县委重组和宁德县苏维埃政府成立的纪念碑耸入云霄,一座新建成的梅坑革命历史展陈馆格外显眼。走进馆中,老区人民的丰功伟绩及各级领导的关心关怀,尽入眼帘。
坑头村海拔740米,辖坑头、池头、乌兰洋、松林4个自然村,198户800多人,曾被誉为宁德的“红色瑞金”。
解放后,群众生活虽逐步改善,但受自然条件制约,坑头各项事业发展缓慢。全村人发扬老区精神,用了整整10年时间,用最原始的工具,挖通一条长达21公里、可以通车到乡镇所在地的路基。
1999年,福建省老区“五通工程”开工现场会在这里召开,坑头村得到了第一笔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投资200万元。坑头村继续不等不靠,一点点改善基础设施,当年水、电等“旧五通”也变成了如今的电网、电信等“新五改”。
“求己”之路,并非只在破解基础设施难。
2003年7月,年仅27岁的谢齐明从厦门打工回来,被选举为村委会主任,2004年初被任命为村支书。随后,比他小两岁的谢郑生代理村委会主任,其他4名村委会委员都比他小,一伙年轻人挑起带领村民走富路的担子。
没想到刚一上任,谢齐明就被来检查工作的区委领导“数落”了一顿:路是通了,但一直没啥致富门路,村民也尝试过种植太子参、反季节蔬菜等,但全失败了——都是跟风,看别人搞啥,就跟着搞啥。
“这里海拔高、土壤肥,可以发展茶叶嘛;群众不敢干,你们得带头干呀。关键在你们自己!”谢齐明被一语点醒,马上和谢郑生去安溪考察。
学成归来,两人带领几名村干开荒种植63.3亩“金观音”茶叶新品种,次年剪穗育苗20万株。区、镇两级对该村连片开发茶叶每亩给予600元补助,并提供400元政府贴息贷款,还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提供帮助,让他们克服茶叶种植管理期间的种种困难。
在区直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坑头村又引进福安立农工夫茶叶有限公司,以“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以每公斤保底20元的价格与村民签订三年合作协议。2006年,63.3亩茶园及育苗收入就达到9万元。
“2007年,坑头村生产加工的第一批‘金观音’被专家评出每公斤2000元的高价,这让村民看到了希望。”现为宁德金闽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谢郑生告诉记者。2007年正月,利用村里外出经商、务工村民返乡机会,村里组织召开村民座谈会,交流致富心得,发展茶叶的前景让许多村民返乡种茶,坑头村的“金观音”茶叶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涌现出不少种植大户。如今,坑头村茶园面积由最初的数十亩发展到1400亩,新开7家茶叶加工厂。2015年村民人均收入已达到1.26万元,排在蕉城全区前列。村里的金源茶叶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十大专业合作社,宁德市大自然生态农业开发公司的“天山红红茶”荣获宁德市第七届茶王赛红茶类“茶王”奖。
眼下,蕉城区委正致力打造“美丽老区、幸福坑头”,要把这里打造成为集红色旅游、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茶叶加工及茶艺茶文化休闲区。
据悉,坑头茶叶项目将建设茶叶加工区和茶艺茶文化休闲区,配套建设园区道路、停车场、水电供应和环卫绿化等,预计总投资1500万元,分两期建设。目前,笫一期建设茶叶加工区于2014年3月动工,完成茶叶加工区建设,厂房设施采用先进技术和机械设备,实现茶叶加工清洁化生产;第二期打造茶艺茶文化休闲区,该区依山傍水,风光绮丽,可供游客体验釆茶制茶、茶园风光摄影、临水垂钓等娱乐活动。整个园区在已有茶园、林木植被的基础上,通过移植桂花、樱花等各种观赏林木,形成花草树木错落有致、鸟语花香的生态林园。
宁德蕉城区霍童镇坑头村
坑头村是闽东革命红旗不倒的重要根据地之一,也是宁德县苏维埃政府诞生地和宁德县委重新组建地。
上世纪30年代,这块红土地在叶飞、阮英平、范式人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下,成为闽东革命活动的中心地带,同时也涌现出了颜阿兰、池陈旺等一批本土革命先烈。解放后,坑头村与上洋、后洋、梅溪四个行政村统称为梅坑老区。
据统计,在三年游击战争期间(1934年至1937年),为了保护支持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闽东游击根据地的人民群众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仅梅坑乡,被毁的村庄就有水仔、山兜、连后洋、枫田、白叶楼、垅仔头、白岩后、下白岩、长岗里、可坑等51个,被烧房屋109座1209间,被拆房屋21座187间;被杀死群众101人。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6-08-09海沧区三举措深化“市民文明行为示范区”创建活动
- 2016-08-09石狮市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迎检预备会
- 2016-08-09【文明网评】勿让商业味道稀释七夕浓度
- 2016-08-09永安市举办“为文明点赞 为永安点赞”广场舞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