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诚信建设平台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要闻 > 正文
厦门“互联网+”新技术进书院 古厝传播新文化
http://wmf.fjsen.com 2016-07-28 17:20:13 来源:厦门文明网    我来说两句

  观摩团参观何厝社区书院。(记者 黄嵘摄)

  何厝社区书院安亲班。(记者 黄嵘摄)

  精彩的职工春晚海选节目,吸引了何厝社区的居民。(记者黄嵘 摄)

阳光洒下惬意,轻风穿过碧波荡漾的湖面,捎来凤凰木和玉兰的气息,给厦门市翔安区马巷镇何厝社区乡愁文化园旁一栋古朴风雅的闽南红砖古厝增添了无限诗意。书院前埕,带深绿色遮阳大伞的休闲桌椅一字排开,颇有些厦门特色的“文艺味儿”,虽然不是上课时间,附近居民还是三三两两,来到这里喝茶、阅读、谈天、学闽南语——这样的场景已经成了何厝社区书院的美丽一景。

7月26日,由市委文明办、市缔造办、市总工会、市文广新局、厦门日报社联合主办的“新闻大篷车进社区书院”活动来到了翔安区何厝社区书院。市、区委文明办,市、区缔造办和全市各主要社区书院的相关负责人参观了这座颇具特色的“古早味”书院,何厝社区走出的这条社区书院建设的新路子获得了观摩人员的一致好评。

借助新技术 古厝承载新服务

红墙古瓦砌文房,雕梁画栋有书香;燕尾飞檐知不知,百年书院今重光。走进何厝社区书院,屋脊、石雕、砖雕、木雕、彩绘蕴藏浓浓的古早味。

不过,这栋“老古董”承载的“新服务”,恐怕连许多大学教室都比不上。课堂上老师正在讲着翔安礼俗,村民们只要轻轻一按手机,就能通过扫描二维码签到、下载课件。

借助“邻里书屋”和“互联网+”等信息手段,这个小小的社区书院功能得到了拓展和延伸——全市图书馆的藏书,都在这里“藏”着。

在“邻里书屋”旁,一台落地式的电子设备吸引了观摩人员的注意:这是何厝社区书院在全市率先引进的,利用智能手机就能随时随地看书的阅读平台——掌阅翔图,不管是想看什么书,只要在设备上轻轻一点,扫码后就能在手机上阅读,这台小小的电子终端,就像一扇通向书海的窗户,随时让村民书海拾贝,遨游知识的海洋。

实现新提升 小书院发挥大作用

何厝社区围绕“产业社区·和美何厝”定位,积极探索社区书院建设路径和方法,实现了社区书院的建设模式、课程设置、书院功能“三个创新”,获得了观摩人员的充分肯定,不少社区书院的相关负责人还“现场取经”,表示很有借鉴意义。

市缔造办专职副主任林勇鹏为何厝社区书院利用古厝因地制宜的做法“点赞”,他表示,何厝社区书院场地虽小,但通过创新和信息化手段,把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将书院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尤为难能可贵的是,积极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来建设书院,小书院发挥了“精神家园”的大作用。下一步要积极探索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书院理事会管理机制,在场地拓展、群众组织培育、各类活动开展等方面进一步实现新提升,让社区书院成为更多居民想去、爱去的地方。

【专家点评】

●同安区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办公室主任张荣森:何厝社区书院不仅保留了闽南古厝这笔可贵的文化遗产,而且节省了社区书院的建设成本,“老”和“新”的结合,凸显了书院的特色。在社区服务方面,翔安文化的书籍及何厝社区历史讲堂也十分符合受众的需求。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副教授、厦门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黄慧敏:何厝社区书院还可以通过与村庄内的企业、周边的学校联手来实现新突破,可以扩大自己的志愿者团队,让更多志愿者参与到书院的建设和服务项目中来。还有“新何厝人”孩子放学后可以在安亲班受到照料,直至家长下班。可以通过和“老何厝人”的家庭开展手牵手共建,让“新何厝人”的家庭与“老何厝人”的家庭进一步融合。

【现场镜头】

村民用歌仔戏赞厦门

与“新闻大篷车进社区书院”活动一起走进翔安区何厝社区书院的,还有“2017厦门职工春晚”节目海选何厝社区书院专场。海选涵盖了舞蹈、乐器、演唱,更有答嘴鼓、歌仔戏等代表翔安马巷的民俗表演节目。

太阳一下山,新老何厝人便蜂拥而至戏台前,观看演出。“东海明珠厦门市,特区建设三十年。丰硕成果看得见……”马巷老体协的原创歌仔戏《赞厦门》获得了满堂喝彩。

当晚,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永红为何厝社区书院 “职工书屋”授牌。市总工会向书院赠送价值1万元的图书,翔安区总工会捐赠了12台电风扇用于书院夏季的防暑降温。当天下午,市第五医院还组织了12个科室的20多名医务工作者到该社区开展现场诊疗的志愿服务。

【记者观察】

从“老古厝”到“梦家园”

社区书院发展一小步,服务了民生,凝聚了民心,让何厝社区美丽乡村建设往前迈进了一大步——新老何厝人安居乐业,周边企业轻松招工方便管理,“蝴蝶效应”让何厝社区被评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社区”。

服务外来员工 来了就是何厝人

何厝社区毗邻火炬翔安产业园区,这给该社区带来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口,在这个住着6000人的社区中,外来员工多达4000余人。

能否让这些“新何厝人”尽快融入社区,关系到何厝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因地制宜办书院,以外来员工为主要服务对象,一开始就写进了何厝社区书院的定位及服务功能规划中。围绕“产业社区·和美何厝”的特色定位,何厝社区在全市率先开办了以外来员工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区书院。

在课程的设置上,社区书院紧贴“新何厝人”的实际需求,设置了道德、文创、乐业、缘来4个常设讲堂。缘来讲堂通过展示何厝社区历史、闽南语教学、开展各类互动和关怀活动,让“新何厝人”更快、更好地感受到“家”的温暖。

一组数据侧面反映了“新何厝人”的满意度——去年,这个聚集了4000多名务工人员的社区,刑事案件发案率为零,一种共同呵护家园的凝聚力,让每一个“新何厝人”有了家的归宿感。

共同参与缔造 建设社区“梦家园”

在社区书院里,社区居民陈浅水三兄弟的名字被刻在门口最显眼的位置——正是他们捐让了这栋可贵的闽南红砖古厝使用权,完成了古厝的历史性蜕变:从沧桑矗立的历史文化“见证者”,到生机盎然的和美何厝“梦家园”。

陈浅水三兄弟慷慨捐让古厝,只是何厝人凝心聚力,共同努力缔造和美何厝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几乎每位何厝人都是社区书院这个“梦家园”的参与建造者,将古厝修旧如旧,改造成社区书院的20万元启动资金,也是来自于社区干群、驻区单位的共同捐建。

服务功能项目则由群团组织认捐,志愿者也加入到共同缔造的队伍中,职工书屋、创意手工坊、文艺青年联谊会……何厝社区书院建立起了书院“四库”,有师资库40多人、课程库47类、志愿者54人。这里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木,一书一画,都是何厝社区对共同缔造行动的成果展示。(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康金山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6-07-28将乐通过国家生态县考核 生态文明建设再上台阶
  • 2016-07-28武平县委文明办践行“两学一做”助力文明创建工作
  • 2016-07-28永安市“微公交”成为城市文明的新靓风景线
  • 2016-07-28厦门"文明创建暗访团":本月十类不文明旅游行为最突出
  • 2016-07-27大田县:“四个强化”弘扬孝道精神建设文明和谐家庭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