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诚信建设平台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文明网评】让红色文化流动于民族血脉
http://wmf.fjsen.com 2016-07-14 17:02:34 文川平 来源:四川文明网    我来说两句

95载波澜壮阔,95载栉风沐雨,95载砥砺奋进,我们迎来了党的95岁生日!近期,红色经典电视剧《亮剑》《东方战场》《太行山上》等,在北京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等电视台重播,让观众重温抗战时期东方战场的宏大叙事,再现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战中流砥柱的历史丰碑。红色歌剧《江姐》《洪湖赤卫队》等也在多地火热上演。这些红色经典电视剧、歌剧等等,烘托出一种浓烈的节日气氛,让红色文化一如既往地流动在我们民族的血脉里,遗传在我们民族的基因中。

红色文化是坚韧不屈、英勇战斗的力量源泉。红色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的根本点,就在于“红色”。红色代表吉祥与喜庆,但更代表着热血沸腾,代表着英勇无畏。所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每当看到红旗猎猎,无不奋勇冲锋、英勇杀敌,无不体现出“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气概。“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红色歌曲《英雄赞歌》,就很好地诠释了在革命战争年代,红色文化对人们精神的巨大影响与塑造。

红色文化是鼓足干劲、发展生产的精神驱动。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国家积贫积弱,老百姓穷困潦倒,发展国民经济,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便成了新中国的紧迫任务。此时同样需要红色文化,点燃全国老百姓的生产建设热情,此时的红色文化,同样是整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纽带、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在这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诞生了不少经典红色作品,仅小说就有《红日》《红岩》《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等。红色文化让当时的人们奋发向上、锐意进取,“敢叫旧貌换新颜”“敢叫日月换新天”。

红色文化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腾飞起点。一首红色歌曲《春天的故事》,曾经唱响祖国的大江南北,唱出了国人对改革开放的殷殷谢意。时至今天,改革开放已走过30多年历程,在这30多年里,国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走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系列新变化、新面貌,让国人对未来充满了憧憬。红色文化让国人激情满满,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中,意气风发地找寻属于自己的“春天”。“春天的故事”至今仍在全国浓情上演……

总之,经典红色文化是新中国、新时代的精神高地,有了这个精神高地,我们就具有最深层、最核心、无可替代的竞争力与发展动力。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在国际风云变换、世界仍不太平的今天,我们仍需用经典红色文化,给老百姓铸就一个精神高地,让老百姓接受红色教育,传承民族的红色基因,从而让红色文化永远流动于我们的民族血脉,始终驻守在我们的精神家园。说穿了,红色文化是希望、创造、奋斗的象征,红色文化的浸润,能够让我们自律自强、奋发有为!(文川平)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