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帮扶做乡村孩子同辈导师
在支教计划进行两周后,支教团队特意发放了调查问卷,“努力学习、考上更好的学校、在更好的学习环境里念书”是近一半孩子“对现在的生活想要进行什么改变”的回答。
乍一看,乡村孩子们囿于山野,视学习为最大负担,没有对更好生活的追求。事实上,他们心中已经有了对更好生活朦朦胧胧的向往,只是没有引路人,显得无处安放。
如今火种团队还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成员们将奔赴四面八方继续学业。杨文韬已经被康奈尔大学录取,林小舒要去美国的威廉玛丽学院,张雨薇进入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继续“面对面支教”有些难度,“我们不希望支教期间给予他们的触动只是昙花一现”。团队成
员想到了一个办法——线上帮扶,通过网络为孩子们布置一些书籍阅读、看电影的任务,然后根据孩子本人的特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思考。
但这样的设想,面临专业的困惑,究竟怎么设计问题才会让孩子们感兴趣,愿意回答呢?除了读书看电影,还能有什么更好的方式去引导他们思考呢?
火种的延续需要守护着它的普罗米修斯,支教这一善举的延续则需要一个持续性的团队。火种团队呼吁更多的人加入他们,做乡村孩子们正面的榜样,做他们“青春陪伴人”,成为同辈导师。
由于帮扶模式还在探索设想阶段,火种团队极其渴望心理学、教育学专业技能和专业公益资源的支持。如果您有专业技能、资源,又热心于公益,请伸出援手,联系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