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诚信建设平台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要讯 > 正文
厦门海沧区善用乡土文化 打造"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区"
http://wmf.fjsen.com 2016-07-12 16:37:29 林泽贵 林世雄 来源:厦门文明网    我来说两句

善用乡土文化

开展个性化艺术教育

这几天,洪卜仁、林志杰、陈炳聪等闽南文化研究大咖都忙着往海沧跑,教“海娃”唱闽南童谣,表演歌仔戏、高甲戏等。海沧区今年开设的162个夏令营陆续开营,其中不乏五祖拳、陶艺DIY、慈济文化、朱子文化等闽南传统特色主题的夏令营。

利用闽南乡土文化艺术开展夏令营活动,让“海娃”们一边接触、了解闽南文化,一边潜移默化地接受艺术熏陶,正是海沧善用乡土文化开展艺术教育探索的深化。

“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区”核心区域位于被戏称为厦门“西伯利亚”的海沧东孚。一度有人认为,在农村学校推广艺术教育,是“鸡同鸭讲”,但海沧区教育局认为,正因为农村孩子距离艺术比较遥远,才更需要艺术的滋润。

“跟城里孩子比,大部分农村孩子在艺术教育方面一片空白,‘海娃卫士(海沧的老师)’愿意主动为家长们做这件他们没能力完成的事。” 海沧区教育局局长陆晓红说,海沧要为农村娃开设“有感情和有温度”的艺术教育,“钢琴、小提琴这样的乐器要在农村推广并不现实,但能随身携带、价格也不贵的陶笛就很适合”。

就这样,就近取材、用乡土艺术开展个性化艺术教育,在海沧上下成为共识并形成相对成熟的模式。位于古窑址边的东瑶小学聘请当地一位民间艺术家,为孩子们上陶艺课;岛外第一个开展陶笛课程的育才小学,学生个个都是“小笛手”;东孚中心幼儿园结合附近东埔村踩高跷的传统习俗让孩子们玩“低跷”;东孚中心小学开发闽南歌仔戏课;厦门一中海沧分校开设闽南语社团……几乎每一所学校,都有“独门”校本课程。

2006年,在海沧中学周永芬老师的推动下,海沧区更是把“软陶手工与闽南乡土艺术”作为一项重要教学课题,成立了“海沧区软陶工作室”,大力推进并探索区内中、小学校际联动的“软陶特色手工实践坊教学合作”新模式。红砖古厝、燕尾脊、南音表演等隐含在乡村日常生活的美术因子,都生动地体现在学生的软陶作品中。今年4月,在全国第五届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中,海沧区“创意软陶特色工作坊”荣获参赛项目一等奖。

“极具地域特色的闽南乡土文化,为艺术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丰富资源。”厦门海沧中学校长张伟斌说,海沧区作为闽南文化、华侨文化、海丝文化的重镇,历来重视闽南文化传承,成为实验区后,“就地取材”用乡土文化开展农村艺术教育探索,便成了必然选择,并将“海娃”从小培养成民间艺术的“传承者”。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康金山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6-07-12中央文明办工作组在闽开展家庭文明建设工作调研
  • 2016-07-11永春开展文明交通宣传作品评选活动
  • 2016-07-11长汀县文明办召开乡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布置会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