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民间重要通商路
前不久,安溪的游客陈志斌带着朋友造访同安区汀溪镇前格村。这次“说走就走”的自驾游,缘于他听闻这里有一条连接古同安和安溪龙门、南安翔云的“茶马古道”。
这条古道在《厦门市志》《同安县志》中均有记载:“自同安城关经上埔,曲折往西北,经西源、半岭,过县境内海拔900米的东岭至安溪县的龙门,全长20里,宽4尺鹅卵石路面,多坡。”
厦门文史专家颜立水熟知当地的地理、历史,他为陈志斌勾勒了这条古道的大体走向:古道建于宋代,沿用至近现代,现存全长约五里,起点正是位于汀溪镇前格村的五里林自然村,上端在汀溪镇半岭村的半岭自然村,呈西北—东南走向。“古道依山而筑,由不规则的鹅卵石、山石铺就,在茂盛的森林里,沿大仑尖山东部山腰向上蜿蜒。”他说。
陈志斌走在被考证可追溯至宋元时期的古道上,踏着一块一块的石板漫步在遮天蔽日的茂盛林间,感受这条曾经同安到他家乡的扼要之路。古道最窄的地方有一米宽,最宽的地方达一米八,从五里林到半岭的山路海拔落差大约两百米,放在机械尚不发达的年代,供人、畜通行很是方便。
颜立水说,以前的人们徒步或者坐轿通行古道,做生意的人通过古道把安溪、南安等地的茶叶、香菇等特产运到同安,从同安带回海产、食盐、锅碗瓢盆等。先民常借助驴、马等翻山越岭而行,有的石头上还可以寻见古代挑夫负重歇脚的痕迹。
而山区生产的山货经茶马古道运到位于同安西溪上游的草仔市码头装船,就走上了“海路”,沿海上丝绸之路销往各地。而从“海丝”运来的火柴等洋货,经草仔市码头,肩挑马驮运往山区。颜立水介绍道,这是一条双向的商旅、物流通道。
荒废古道复苏成景点
扼通商要道,同安汀溪茶马古道上曾商旅过往频繁,旧时的五里林村和半岭村因此繁华一时,出现了数家客栈、商铺、饮食店。如今古道中途还留有多座旧时的客栈、货场和骡马过夜的棚屋等,以及一座石砌的土地公小庙,供过往行旅祈求平安。
在汀溪镇工作了39年的汀溪镇文化站站长刘良镇保持着对茶马古道的研究,他参与主编的《汀溪寻古》和《汀溪民间故事》里,搜集了大量关于古道的历史材料。“古道沿途有化渡院、双林院、慈相院三座寺院,‘经济兴,佛缘灵’,说明当时经济繁荣。”他说。
上世纪30年代,附近修建了翻山公路后,古道的功能随之逐渐消失了。五里林村民叶文培说,直到十多年前,古道仍在使用,现在鲜有经此路的人了。
现在陈志斌看到的,是繁华褪去的村庄,两个自然村只有一两百人,古时的一些商铺变成了民居,山村重归宁静,唯有土地公小庙里偶有路人经过烧的纸钱还勾起曾经商路的繁华记忆。
为了重现宋元时期的繁华古道,2013年,刘良镇牵头发起了茶马古道的清理工作。古道人迹罕至,每一次大雨冲刷后,古道的一些路段都被滑落的山泥覆盖,年复一年,厚厚的山泥和腐烂的树枝树叶将石板路深深掩埋。
当地花费了约20万元用于清理古道,在刘良镇看来,修复汀溪茶马古道意义深远:“前格村内有全省唯一保持最原始、最完整的海上丝绸之路——宋元茶马古道,是古代安溪通往泉州府必经之路,是海丝文化兴与衰最有力的见证之一。”
荒废的古道重现天日后,许多附近地区的市民都闻讯而来,想一睹当年的茶马风情。除了游客自驾到汀溪“考古”、登山,去年,厦门市的50多个家庭还组成美丽乡村探访团,由父母带着孩子重走“海丝”路。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6-07-06晋江市以微信自媒体推动网络文明传播
- 2016-07-06漳州启动"花样漳州 文明旅游"活动暨创建文明旅游示范点
- 2016-07-06德化县四措并举探索文明长效管理机制
- 2016-07-06“福建省委文明办”官方微信公众号改版上线
- 2016-07-06“福建省委文明办”官方微信公众号改版上线
- 2016-07-05马尾区召开创建文明城区工作动员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