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门口荷塘
学习插秧的孩子们
书院入口
东南网6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帅)在闽侯县荆溪镇关中村,有一座近两百年历史的古民居,由于年久失修,老宅破败不堪,几近荒废。
前些年,利用社会公益基金,老宅得以修葺一新。此后,一群城市精英、知识分子、在校大学生来到这里定居拓荒。他们给老宅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归农书院,并自称新农夫。
归农书院作为传承传统古民居建筑,庭院生活的民宿体验和自然农耕交流平台对外开放,晴天可躬耕于沃野,雨天则可读书论道。现在,越来越多的游客造访老宅新生的归农书院,寂静的老宅也日渐热闹起来。
日前记者走进书院,体验晴耕雨读的慢节奏生活。
老宅旧貌换新颜
从福州洪山桥出发,沿洪甘路经铁岭南路过112县道,约半个小时的车程就到达归农书院。这里原本是关中村林氏祖厝原址,是一座乡间古厝,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80多年历史。
“祖厝里曾经同时居住着一百多位宗亲族人。”老宅的主人老林说,经历沧桑变迁,林氏后人已陆续搬出祖屋,在修葺之前,房屋几近荒废。
如今修葺一新的归农书院占地两千多平方米,群山环抱,绿树掩映,门口一处小荷塘花开得正艳。归农书院的大厅里保留着一副书法苍劲的楹联,上联是“立修其志”,下联是“读圣贤书”。这是180多年前祖屋修建伊始,林氏祖上立下的传家祖训,时至今日,楹联承载着近两个世纪之前一个平实的农耕人家“耕读传家”之根本,威严地守候着这座老宅,虽然木裂漆落,更显历久弥坚。
顺着庭院小径走进古民居,一口老井傲然立于大院中,井水甘甜可口,古民居内洗衣做菜全靠它。书院内的家具风格独特,并不全是200多年前留下的,也有后来添置的。如屋里有现代沙发,也有当地村民手工制作的竹排椅,丝毫没有格格不入之感。
书院里的布置也别出心裁,最引人注目的是庭院中的一堵“回忆墙”,上面挂满了古民居破旧原貌及修复过程的照片。中庭摆设着木桌椅,供游人闲坐聊天。右侧是一间多功能厅,提供了学习大自然知识的平台。左侧则是一间书吧,陈列着各种各样的自然科普书刊。
书院还专门设置了一个“加工车间”,里面有新农夫们自己做的手工肥皂、野生茶油、纯天然无公害蔬菜等等。游客到此,如果喜欢可以带上一点回家。
重返乡土晴耕雨读
“亲近自然,体验锄禾耕种、诵读吃住的民俗生活,感受浓厚的文化底蕴。”书院的管理者细雨说。
细雨毕业于北京大学,她也是一个彻底的自然主义者。当年,正是她主持了归农书院古民居修复项目的空间设计和施工,倡导让自然和美归源生活,推崇人和空间环境的关联性及互相滋养。
“古民居,承载着一个城市的记忆,记录着古人的生产生活方式。”细雨说,她并不希望把归农书院打造成一处静态的景点,更想要传播一种慢节奏的生活方式。
“要活态保护古民居,必须要有人来生活。”于是,三五个大学毕业生,来到归农书院,做起了全职农夫。新农夫阿茂,2014年从福建农林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归农书院生活。他白天下地耕种,晚上闭门读书。两年多的农夫生活,让他彻底习惯了这种慢节奏的农耕生活。“晴耕雨读是我们的生活,种地——与大地自然为伴,读书——与先贤鸿儒对谈,每天都是崭新的一天。”
新农夫启福一个月之前刚刚从福州的一家大型企业辞职,“听同学说有这么一处地方,来看看之后就不想走了”。目前,启福会在细雨不在的时候接替她承担日常管理的工作。“不是周末,来的游客不多,有时候泡一壶茶拿一本书安安静静坐一个下午,这种惬意的生活在城市里是享受不到的。”
“书院建有生态处理池,处理民居内产生的生活费水,初步处理的中水汇入终端荷花塘,作为周围菜地的水源。荷塘周围菜地采用厚土种植方法,将蔬菜采摘后的废叶、割下的杂草等的有机废弃物回田,同时减少浇水节约劳动力。”启福向记者介绍,归农书院用的是原生态的生活方式,遵循自然规律,秉承传统农耕方式。
走马观花到下马赏花
归农书院的这种方式,吸引来不少游客。
因为随着旅游消费观念的日益成熟,旅游者对体验的需求日益高涨。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大众化的旅游产品,更渴望追求个性化、体验化的旅游经历。而归农书院刚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记者在归农书院采访时,恰逢周末,来自福州的40多位小朋友来到归农书院,跟着新农夫阿茂学习插秧。尽管顶着近30摄氏度的高温,可第一次接触农事的小朋友还是热情高涨。“带小朋友来做农活,让他们亲身体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带队老师说。
事实上,这已经是本月归农书院接待的第二批学生团体,就在不久前,来自玉树的一群小朋友也来体验了一把农事之乐。每到周末,都有在都市生活的人,带着孩子或三五好友集结来到归农书院,在古老的庭院里盘桓流连。
去年,归农书院还为一对不流俗的新人举办了一场“绿色”婚礼,现场布景与伴手礼都是新农夫们与新娘新郎一起动手完成的。这次经历让新娘静妮格外难忘,她说:“归农书院是一个环保、健康、自给自足生活方式的平台。越来越多美好会在这里生长。”
“归农书院的民宿可同时容纳20—30人,周末过来人多需要提前预约。”启福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客人造访老宅新生的归农书院,寂静的老宅日渐热闹起来。昔日飞燕檐前绕、儿孙满堂跑的寻常家景在节假日里又出现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百年前诗人向往的田园生活正在这里上演。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