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子芳故居

革命老区基点村宝盖杆头村

李子芳纪念馆

李子芳故居
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之际,不少人选择外出踏访革命景点,寻访“红色”胜地,重温革命情怀。事实上,在石狮本地就有不少值得探寻的革命遗迹。石狮人向来肩担道义不后人,早在20世纪20年代,石狮就播下革命火种,近百年来,这座东南小城,不仅烙下了不少革命印记,更留下了许多风云故事。随着“七一”的临近,这些红色记忆再度浮现在人们眼前。如何更好地发挥石狮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听听咱厝人怎么说。
1.分散的石狮红色资源
先从永宁说起。
永宁镇拥有诸多红色旅游历史文化资源,不但有李子芳、董云阁、詹孟杉等抗日英雄,还存有宁东楼、李子芳故居、董云阁故居、永宁老街等见证抗日历史的古迹,而1940年发生在永宁的“7·16”惨案,直到今日仍令人唏嘘不已。
为了让这些用永宁人血泪书写成的抗日史不被遗忘,也为了丰富永宁镇文化旅游产业的内涵,永宁镇曾一度打算规划红色旅游线路,把李子芳烈士纪念馆、董云阁故居、宁东楼等景点串成一线,打造具有永宁特色的红色旅游品牌。
而在宝盖杆头村,作为石狮6个革命老区基点村之一,且是较早开展地下革命活动的一个基点村,杆头村于2014年建立了革命历史纪念馆。纪念馆里,一段段激动人心的文字,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一张张模糊而又可亲的照片,正在告诉人们,这里曾经发生劳苦农民大众为翻身解放而进行殊死的激烈斗争,这里曾经是风起云涌、红旗遍地、众志成城的地下革命战斗堡垒。
“石狮的红色旅游资源相对比较分散”,在接受采访时,石狮市博物馆馆长李国宏表示,“我市既有李子芳、董云阁、白刃等名人故居,也有前埔、沙美、卢厝等革命基点村,但都分布在各处,不太集中。”
那能否让这些红色革命史迹在我市旅游中发挥作用?李国宏表示,可以把华侨文化和红色文化有机嫁接起来,在新农村建设中,把红色文化融入其中,挖掘地方性内涵,就此与旅游结合起来。而且我们还有一个有效的载体——古厝、洋楼、宗祠,李国宏认为,要先保护好红色旅游的载体,再考虑如何开发这些旅游资源。
2.不妨从讲好石狮故事开始
据1998年9月石狮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石狮市志》,石狮有烈士31位;而中共石狮市委党史研究室编纂《石狮烈士》(第一辑),也收录了从新民主主义时期至2007年止,石狮市革命烈士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时期的革命烈士34位,烈士事迹可歌可泣。
如何让这些革命故事更为人所知?不妨从讲好石狮故事开始。
2006年,石狮市政协文史委出版的文史书籍《石狮风云》中,就以《革命火种》、《抗战烽烟》、《峥嵘岁月》、《民主建设》、《人物英华》等篇章,记录了石狮的革命斗争纪实。
《石狮风云》的前言中这样写道:“那段不能忘怀的历史渐渐远去,为了铭记过去,激励后人,弘扬革命传统,石狮市政协文史委编撰人员查寻大量的文史资料,寻访了当年亲历地下革命老同志,记录下许多珍贵的历史片断,编辑出版了《石狮风云——石狮革命斗争纪实》一书。以翔实的资料、生动的描述、珍贵的图片,重现当年风起云涌的斗争画面,展现了革命者的英勇气概。”
“过去,有石狮市政协文史委出版的《石狮风云》。今年,有石狮市文体旅游广电新闻出版局出版的导游词精编《乐游石狮》,里面收录了一些包括李子芳纪念馆、杆头村革命历史纪念馆在内的一些红色旅游线路,这些都是传播石狮革命故事很好的载体。”李国宏认为,若要进一步发扬石狮文化旅游,还可以通过一些新媒体渠道、闽南语四句、拍成微电影等各种形式来讲这些故事。
在李国宏看来,要把文物保护、旅游开发、乡村建设、环境整治、德育教育这些点都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与合力,有助于石狮红色文化内涵的挖掘,也更有利于石狮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石狮文明办供稿 记者 谢艳 颜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