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诚信建设平台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图片 > 正文
埭美古村构筑精神家园
http://wmf.fjsen.com 2016-06-30 08:48:22 林永龙 谢婷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家风堂工作人员陈水仙每天都会擦拭桌椅。

  ▲村里整齐划一的古厝群吸引八方游客。

  ▲村民们过着祥和的农家生活。(本组图片 姜克红 摄)

东南网6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永龙 谢婷 通讯员 龙闻)

阅读提示

红砖瓦,灰白墙,燕尾脊,绕村水……在九龙江南溪河畔龙海市东园镇埭美村,藏着一片保留完美且具有明清建筑特色的闽南古厝群。初到的游客都惊异于村里古厝的整齐划一和民风的和谐,更有人把它称为“闽南周庄”,走在村里小道上,仿佛徜徉在“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卷里。

近日记者走进埭美村发现,当不少地方的农村为村庄建设无序头疼时,这座村庄“一张规划管五百年”;当一些村庄盲目快上重复性的乡村旅游项目时,这里村民说:“不着急,我们要先找到自己的精神地标。”

遵祖先规矩 建筑统一规划

龙海市东园镇埭美古厝群四周环水,3.2公里、30多米宽的蜿蜒水道绕村而过,恰似玉带佩在古厝群,又如一条长龙盘旋着古民居。整片古厝群似飘浮在河面上,夕阳泛舟,古厝映影,形成独特景观。

记者登上观景楼,276座古民居尽收眼底,村中最古老的40多座明清时代的古厝群傍水而建,布局整齐划一,前后左右有机衔接,红瓦石墙,屋顶全部为硬山式曲线燕尾脊。“村里头的古厝排排紧连,下雨天即使不打伞,从村头走到村尾也不会淋湿。”村民陈水仙自豪地说。

为什么村里房子无论建成于什么年代,朝向、高低、布局几乎都一模一样?陈水仙说,村民们但有建房,没人敢破坏祖先的规矩。祖先关于建房的规矩其实就是一句话:房屋建制不逾祖制。

东园镇副镇长周建燕介绍,埭美由开漳圣王陈元光后裔陈仕进开基,全村村民都姓陈,同时也是宋代朱熹高徒陈淳后人聚集地。就因为各家各户的屋脊都不能高过祖厝的屋脊的祖训,历经数百年,没有村民建造过楼房,家家户户都由族里统一规划。

“一张规划管五百年”不仅体现在整齐划一的古厝上,村里的排水系统也从旧时保留至今。记者在现场看到,排水系统四通八达,沿着村庄的主轴,靠北边的是前祠堂,其他古厝沿着它的风格布局建造,整体地势西高东低,村庄的南北边低、中间高,历经500多年,排水系统依然十分顺畅。

承优良家风 树立行为规范

“为什么几百年来,祖训没有随着社会的变迁雨打风吹去?”村里理事会秘书长陈四煌介绍,村里几百年来只有一个姓,客观上使得文化的纯度得以保持。此外,先贤陈淳作为从村子里走出去的一代理学大家,一生致力于传承发扬朱熹的理学观念。“作为陈淳的后人,我们也沿袭了维持传统的自觉性,并且作为家风代代相传。这些家风祖训,不仅规范了建筑,也规范着人们的行为。”陈四煌说。

村子里的一些细节印证着陈四煌的话。在许多古厝的门扉上,都贴着“入孝出悌”等家训劝语。外地媳妇吴素丽刚嫁进村里时,就觉得“这个村和别的地方不太一样,村里人很少吵架,感觉都像读过书的”。

记者翻阅《龙溪县志》,其中记载:朱熹认为,“忠孝悌节义”是社会安宁的根本,常言“劝喻此身,当知此身本于父母;父母兄弟,天性之恩,至深至重;而爱亲敬长者,皆

本心之自然”。而陈淳则将理念不断发扬光大,将其作为漳州地方治理的建言。

“‘忠孝悌节义’这些传统文化里的闪光点,放到现在一点都不过时。外地媳妇在村里待久了,也会自然而然受这种氛围的熏陶。”陈四煌说。

吴素丽在村口开了一家小杂货铺,两个儿子都在厦门就业安家。读高二的侄儿陈世念,放了假第一件事就是跑去帮她看店。陈世念刚出生7天,父亲就因肠癌去世,母亲为了养活他,就到龙海市区去当保姆贴补家用。

吴素丽想到婆婆去世前的交代:“你是大儿媳,一定要代替我照顾好一家人。”吴素丽当时重重地点了头,答应她尽量做到。为了这个承诺,吴素丽把年幼的陈世念带回家照顾。

吴素丽自己有两个儿子,当时小儿子也才9岁。她的丈夫是歌仔戏演员,常年在外地演出。一家几口人,住在只有两个房间的小平房内。两个儿子住一间,陈世念最小,就随着吴素丽住。生活当然苦,但在物质和关爱上,吴素丽都尽量给陈世念最好的,“除了没爸爸,其他都让他不输人家”。

在关爱中成长起来的陈世念和吴素丽特别亲。小时候妈妈周末回来带着他睡,他

会偷偷溜回伯母家里,然后满脸得意地告诉吴素丽:“我从脚底的被子里钻出来的,妈妈不知道。”小学毕业后,他以全校数一数二的成绩考上龙海二中,而周末和寒暑假,别的同学在QQ上晒旅游和电子游戏,他的状态则永远是看店、学习。

进进出出杂货铺的游客,都会竖起拇指夸陈世念礼貌懂事。“我特别欣慰,在世念这一代,家风的传承也没有丢。”吴素丽说。

去年,吴素丽一家被评为市级五好家庭。而在小小的埭美村,历年来市级的五好家庭就有11个。

建精神地标 弘扬传统美德

在埭美村,经常有慕名而来的游客惊异于村里的美,也急于建言让这份美尽快传播出去。有人说:“这里的美,真的毫不逊色于周庄,要赶紧包装宣传,让更多人知道。”

但埭美村人有自己的节奏。陈四煌说:“在大力宣传包装之前,要先把村子的‘内功’练好,我们要找到自己的精神地标。否则游客到了这里,看不到这个村子的灵魂,到这里和到别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今年6月初刚刚落成的家风堂就是村里人认为的精神地标。家风堂由当地村民捐献陈氏祖厝15年使用权给政府进行保护性修缮、布置而成。以“传家风家训,享家

珍家誉”为主旨,设有“家和人乐”“良方教子”“家和万事兴”等8个展室,立足埭美古村建筑“和”文化,通过不同载体、角度展现、弘扬当地的家风文化。

其中,核心展室里,有以“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等儒家传统美德为主题进行创作的剪纸作品。这些不是剪纸名家的作品,而是由12名9-12岁的小

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的,意在传承,用本地的特色工艺把这些良好的家风传承下去。此外,“良方教子”展室里摆放着的是龙海陈氏族谱,族谱里包含着祖先流传下来的族规、家规;“团结友爱”展室则以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照摆成爱心墙,展示了家庭和睦的最美细节;“家誉满堂”展室里,则用荣誉榜的方式,圈出埭美民居平面图,榜单上

记录的不是名人名家,而是埭美寻常百姓家,全村276座古民居在上面都能找到,村里获评的各级“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在榜上一目了然。

“透过这些布置,游客们不仅可以看到美景、美丽的建筑,还可以看到这个村子的历史。能把村里的良好家风传播出去,这才是旅游产品的特别意义。”陈四煌说。

责任编辑:康金山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6-06-29省标准化院五项举措促文明创建常创常新
  • 2016-06-29鲤城区文明办开展省级文明单位结对帮扶活动
  • 2016-06-29泉港区实施“四大工程”助力文明创建工作
  • 2016-06-29安溪县部署文明创建宣传工作讲好“安溪好故事”
  • 2016-06-29新罗:出拳整治“低价游” 促进文明旅游发展
  • 2016-06-28武平县委文明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讲座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