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教养”?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包括,但不限于……
教养,是道德修养由内而外的基因表达,是道德修养的素质外显。道德转化成行为自律,就是诚信、友善、礼貌、谦逊等一切文明行径的集合体。一个有教养的人,是受人尊敬的,也是讨人喜欢的;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是对自己负责任的,对社会有助力的。而在文明社会,教养是一个人应有的标配。
经常有人这样作喻:人是社会的细胞。这个比喻是比较贴切的。社会文明在不断进步,说明了社会上文明的人多了,有教养的人多了。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身边或多或少的还存在“没有教养”的朋友,这是制约社会文明水平的关键。
曾几何时,我国出现种类繁多的“中国式XXX”,一度成为外国人眼中的笑柄,是有教养的人造成的吗?肯定不是!其实,有教养就等同于文明。社会的文明,来源于社会大众的文明;社会的文明度,取决于社会大众每一个人的文明度。
可能说起教养来,跟道德、文明等挂钩,就感觉高高在上、难以触及,其实,教养是一种选择。怎么理解呢?比如说,当我们行走在马路上,手里的果皮、垃圾有人选择投进路旁的果皮箱或垃圾桶,也可有人选择随手乱扔在路上;当我们开车在路上,看到人行道有人按交规慢行、礼让行人,也有人火急火燎横冲直撞;当我们在公共场所排队时,有人遵守秩序排队等候,也有人肆意插队还顶撞甚至殴打规劝着……前者便是选择了有教养,后者便是放弃了教养。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已;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清代著名学者彭淑端一语道破其中究竟。文明社会做文明人,做有教养的人,这已然是社会的标配,也已经最低的标准了。
其实,没有了教养,失去了文明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远离大众,远离社会。比如,当我们在排着队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人插队,我们的第一感觉绝对不是羡慕他的“勇敢”,而是皱起眉头、心里想着“真没教养”;当我们和朋友一起相处,其中有一人脏话连篇、颐指气使,我们即使不说,但心里肯定会冒出四个字“真没教养”,渐渐就会疏远他;当我们在社会上的言行举止有违教养要求时,在前面等待的除了红灯,还是红灯……
其实,在文明的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教养就是搭上文明列车的一张票。有教养是最低要求,因为,是一个个有教养的人支撑起了一个文明的社会,是一个个有教养的人建设了现有的文明的社会。有教养,约定俗成的文明规范才会得以落地;有教养,明文规定的制度规则才会有序执行。
教养,是文明社会的标配。愿我们标配教养,一起迈向更高文明!同修,共勉!(张凯)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