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6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向娟)有人说,做微公益不仅是付出,更是找寻“人生导师”。当下,两岸涌现出一股微公益热潮,越来越多的民众自愿参与其中。而微公益组织面很广,涉及的领域也多,从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到关爱老人、关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再到助困、社区营造、救援等等。那么,这股微公益热的背后动因是什么?两岸开展微公益活动各有哪些好经验?该如何科学运作微公益活动?
访谈嘉宾:
两岸微公益渐热
听涛君:目前,两岸越来越多的民众自愿加入到公益事业中,涌现出一个个草根微公益组织,他们或助学,或扶贫,或助教,或参加古村援建……请各位谈一下闽台微公益活动开展的情况?这股微公益热的原因是什么?
盖梦麟:台湾的公益事业走过了40多个年头。以前做公益是一些特别有能力人士的“专利”,其背后难免借由公益提升自身知名度。然而,近20年来,公益的性质发生了改变,已演变成一项广泛的民众运动。微公益从小学就开始推动,并逐步扩展到社会各个层面,形成一股微公益风潮。比如在24小时便利店、学校的海报栏,以及企业的布告栏上,经常可以见到各种公益小声明、微公益海报之类。
为什么会形成这股微公益风潮?我想这是因为人们发现公益的价值不在于知名度的提升,而在于一种自我心灵的修养以及生命价值的肯定。当大家明白“施比受更有福”,这个社会就会开始学习以礼待人,所以人们会常说“谢谢”。这个谢字,其实就是一种对社会付出者的感恩回应。我认为,微公益不是服务,而是一种学习。被服务者是我们的老师,他们提供了我们人生成长的机会。
郑斌:福建的草根微公益组织挺多,涉及的领域也广,如助学、扶贫、支教、助老等。比较活跃的公益组织有古道公益、简单助学、萤火虫助学、担当者、福建义工俱乐部等。我们简单助学公益协会从2003年初发起设立,致力于服务困难儿童,运作至今10多年来,累计服务2000多户困难家庭,直接捐赠超过1300万元。
甘满堂:福建的微公益组织自2008年“汶川地震”后快速发展,主要表现为一些没有登记的民间公益组织与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个人开始涌现,他们在努力运作一些小型公益项目。虽然捐赠额度小,但参与面广泛,其募集的资金也相当可观。我认为,这股微公益热的背后动因是公民社会责任心的提升,以及互联网慈善兴起。在当下微信、QQ等平台助力下,为公益项目资金募集与捐赠、服务对接等提供了便捷的渠道。
爱心路上也有“拦路虎”
听涛君:通过微公益活动,爱的暖流在社会涌动,但也听到一些质疑。微公益活动常常遇到哪些困难?该如何化解?
盖梦麟:我们协会从2006年设立起至今累计举办了近千起微公益活动。在活动中,通常会遇到的困难有三个:服务意识的教育、经费、人力。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好像想做公益就能做公益,但做公益服务,其实最需要的是有正确的态度及观念。比如,去服务独居老人时,除了送饭外,我们发现独居老人其实更希望的是与你握握手、聊聊天,陪他们一起笑。当然,做微公益时,涉及财务方面,更需要透明。在我们协会里,我们为志工提供超过400小时志愿教育训练,并且在举办公益活动时,会邀请政府部门来指导,也会请同类的团体一起来。因为做微公益,不是做生意,而是一项学习。
郑斌:我认为对于大部分民间公益组织而言,无力、脆弱、涣散依然是一种常态。无力,即筹款不足,资助没有力量。多数公益组织还只是处于义务奉献的志愿者形态,不易成长为专业化、职业化公益队伍,最终容易泡沫化。同时,若公益组织牵头人多,就难免出现鱼龙混杂,合作困难,理念也很难一致,矛盾迭出。
甘满堂:现实中很多民间公益组织靠发起人的个人魅力来凝聚人心,但许多规章制度不健全,一旦关键人物退出,整个公益组织就难以为继。更何况有些微公益组织尚未登记,他们在资金使用方面往往缺乏有效监管,资金使用效率也未能得到有效评估。而有些公益项目因运作人员缺乏专业经验,导致资助效率不高,这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科学运作方能长久
听涛君:如此看来科学规范的运作很关键,在微公益活动中,哪些管理经验和做法较为重要?
盖梦麟:在我们协会里,每一个公益计划执行前都要经过反复讨论与论证。比如我们会针对“资金分配”“人力组织”“导师协访”这三个方面做个分组,并通过前期招募及训练进行分组,开展一系列的训练及小型执行计划,最后才去执行 我 们想要执行的微公益计划。我
们强调做公益不是去“帮助弱势”,而是在找寻“生命导师”。比如2012年,我们在台湾发起的“阳光树计划”,主要为弱势的孩童提供关爱及帮助。前期“活动队组”负责人员的招募及训练、“生命工程教育”、简单的服务实践等准备了8个多月。当计划正式实施后,我们又会根据志工的专长,分为“生活组”“教辅组”“活动组”等组别,并赋予其不同的任务。每次活动结束后,我们会进行分享及检讨,最后会提出新的“志愿服务计划”。这样做下去能让爱心慢慢延展、扩大。
郑斌:微公益组织在做好事的同时,有时也会受到质疑。其中,财务是否透明、运作是否规范有序,往往是微公益组织的“软肋”。因此,每一项微公益活动必须要做到“财务透明,运作有序”,需要依靠健全的制度来保障,从而提高社会公信力。此外,每一项公益活动的运作,关键还在于人才及合作团队的努力。
甘满堂:我认为微公益项目资金使用要透明,要有对公银行账号,并且主动接受第三方审计。同时要有社会公信力,如果不能登记,找大型公益机构挂靠也是一种解决方法,目前也有这方面的平台。
郑 斌 福建简单助学公益协会执行会长甘满堂 福州大学社会学教授盖梦麟 台湾蓝天休闲生活协进会荣誉理事长
责任编辑:卓志沐 |
- 2016-06-23福建师大举行道德模范公益电影《扶郎花开》首映式
- 2016-06-23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走进铜盘中心小学
- 2016-06-22城厢区部署未成年人暑期志愿公益活动
- 2016-06-20晋江“一元公益”志愿者走进安海育婴院 为孩子们义务理发
- 2016-06-20闽侯县举行“文明交通 你我同行”主题公益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