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6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向娟)有人说,做微公益不仅是付出,更是找寻“人生导师”。当下,两岸涌现出一股微公益热潮,越来越多的民众自愿参与其中。而微公益组织面很广,涉及的领域也多,从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到关爱老人、关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再到助困、社区营造、救援等等。那么,这股微公益热的背后动因是什么?两岸开展微公益活动各有哪些好经验?该如何科学运作微公益活动?
访谈嘉宾:
两岸微公益渐热
听涛君:目前,两岸越来越多的民众自愿加入到公益事业中,涌现出一个个草根微公益组织,他们或助学,或扶贫,或助教,或参加古村援建……请各位谈一下闽台微公益活动开展的情况?这股微公益热的原因是什么?
盖梦麟:台湾的公益事业走过了40多个年头。以前做公益是一些特别有能力人士的“专利”,其背后难免借由公益提升自身知名度。然而,近20年来,公益的性质发生了改变,已演变成一项广泛的民众运动。微公益从小学就开始推动,并逐步扩展到社会各个层面,形成一股微公益风潮。比如在24小时便利店、学校的海报栏,以及企业的布告栏上,经常可以见到各种公益小声明、微公益海报之类。
为什么会形成这股微公益风潮?我想这是因为人们发现公益的价值不在于知名度的提升,而在于一种自我心灵的修养以及生命价值的肯定。当大家明白“施比受更有福”,这个社会就会开始学习以礼待人,所以人们会常说“谢谢”。这个谢字,其实就是一种对社会付出者的感恩回应。我认为,微公益不是服务,而是一种学习。被服务者是我们的老师,他们提供了我们人生成长的机会。
郑斌:福建的草根微公益组织挺多,涉及的领域也广,如助学、扶贫、支教、助老等。比较活跃的公益组织有古道公益、简单助学、萤火虫助学、担当者、福建义工俱乐部等。我们简单助学公益协会从2003年初发起设立,致力于服务困难儿童,运作至今10多年来,累计服务2000多户困难家庭,直接捐赠超过1300万元。
甘满堂:福建的微公益组织自2008年“汶川地震”后快速发展,主要表现为一些没有登记的民间公益组织与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个人开始涌现,他们在努力运作一些小型公益项目。虽然捐赠额度小,但参与面广泛,其募集的资金也相当可观。我认为,这股微公益热的背后动因是公民社会责任心的提升,以及互联网慈善兴起。在当下微信、QQ等平台助力下,为公益项目资金募集与捐赠、服务对接等提供了便捷的渠道。
责任编辑:卓志沐 |
- 2016-06-23福建师大举行道德模范公益电影《扶郎花开》首映式
- 2016-06-23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走进铜盘中心小学
- 2016-06-22城厢区部署未成年人暑期志愿公益活动
- 2016-06-20晋江“一元公益”志愿者走进安海育婴院 为孩子们义务理发
- 2016-06-20闽侯县举行“文明交通 你我同行”主题公益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