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九德坊,今天知道的人怕是很少了,即便是长乐人知道的也不多。旧时,九德坊的名气是很大的。它与长乐县衙门前的十洋通衢坊,东西两座状元坊齐名,号称长乐县城四大名坊。
为什么叫九德坊呢?这有个典故。大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长乐举子陈良珍、郑宪、陈文沛、郑源焕、陈敏贤、庄维春、陈嘉谋、林公黼、戴玉成等九名举子上京赴试。一炮打响,九人皆中丁丑科舒芬榜进士。一科九进士,在当时的确是很了不起的,京城都轰动了。长乐老百姓感到无上荣光,联名向长乐知县龙琰上书,要求立坊表彰。这是自洪武开基以来长乐士子取得的最好会试成绩。以往长乐士子一科中进士的至多二三人。永乐十年(1412年),岭南人马铎中状元,仅他一人问鼎,永乐十五年(1417年),沙京人李骐中状元,问鼎的也只有两人(李骐、潘正)。自正德帝登基,先后举行过三次会试,长乐只有陈谈一人(鹤上人)在戊辰科问鼎。辛未、甲戌两科皆剃“光头”。此番一科九进士,一扫长乐文坛以往颓风。长乐知县龙琰自然高兴。他采纳民意,向朝廷请旨立坊。朝廷恩准。于是就在西门里乡境内(即今长乐电影院斜对面,“柯岭古迹”下十米)立了这座坊,称九德坊。青石构架,壮观非凡。“九德坊,在县治西……今圮。”(见民国版《长乐县志》)。民国版《长乐县志》修于民国7年(1918年),此时九德坊就倒塌了,仅留坊顶扔在石龙巷后河河墘上,任由风吹日晒雨淋,无人理睬。“文革”中,被一群从北京来的红卫兵领着当地一帮人将它扔到后河中。直到“四人帮”倒台后,才由西关村民众从河中捞起,移置在壬癸石洞主庙前。坊顶系整块青石雕成,高70厘米,宽120厘米,厚40厘米,其石质与寿山石五花坑相同,色泽鲜明,上面雕刻着九条龙,栩栩如生,神态各异。雕工的精细、图案的精美令人叹为观止。堪称石雕艺术精品,也是研究明朝中晚期石雕艺术的珍贵实物。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6-06-17长汀县委副书记王汝彬到文明办调研创城工作
- 2016-06-17安溪县整治清理城市涂鸦等不文明现象
- 2016-06-17好人365:扎根草根之“善” 滋养文明土壤
- 2016-06-17文明,是一种责任
- 2016-06-16武平县召开2016年文明委成员单位(扩大)会议
- 2016-06-16福鼎市志愿者救助放生野生鸟类助推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