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诚信建设平台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未成年人> 空中课堂 > 正文
王培军谈近代诗人排名风尚
http://wmf.fjsen.com 2016-06-15 15:44:47 来源:东方早报    我来说两句

《光宣诗坛点将录》中点到的人当时有多少是在世的?点将录可以作为诗史吗?是否仅是一个游戏?

王培军:这个我没具体统计过,但大致可以说下。《光宣诗坛点将录》发表的时间,是在1925年8月至9月间,它首发于章士钊编的《甲寅》周刊,每星期一次,共连载五次,9月中旬连载完毕。当时的大佬如陈三立、郑孝胥、陈衍、陈宝琛、樊增祥、赵熙、朱祖谋、况周颐、夏敬观、冒广生等都还在世,像陈、郑都是领袖人物。在诗坛是次要人物,而在学界有大影响的,如柯劭忞、章太炎、黄侃、康有为、梁启超等,也都是在世的。汪辟疆在做《点将录》第一稿的时候,也是心血来潮,游戏成分居多,后来经过多次增订,内容就比较丰富了。他肯定是打算把它弄成一个别致的诗史,否则不至于时过境迁,还在反复修订、增补。

点将录确可充当诗史的一种体裁,是因为其本质实为“人物位次录”,不同级别的诗人,能在里面被排位。说起来,不管你怎么写,诗史都是不好描述的。跟历史一样,写法从来都是重要的。一般人都知道,传统中国史的写法主要可分三种,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其实,这种分法有些表面化了。纪传体不是人物传的汇合,它还包括编年纪事(本纪),有年表、有世系,还有各种志(包括典章制度、经济、灾变、科技等),不仅仅是人物传,它所承载的内容,比纪事本末、编年体要丰富得多。亦以此故,纪传体才是中国史的主体。司马迁的创造力是空前的。

写诗歌史有许多困难。现代一般的写法,也就是用一章概述,再用专章论列大家,其他次要诗人,则用几章合述。说穿了,也还是人物传,再加些评论而已(就算“史评”吧),还比不上传统的“纪传体”。诗歌史如着眼于诗史变迁,必定疏忽诗人;着眼于诗人生平与评价,又丢失了宗派变迁。历史是时空中的东西,描述起来很难,顾此失彼,简直是不可避免的。

我认为诗史必须有所侧重,应该根据描述意图选择坐标。譬如以时间作为主坐标,则每一个朝代每一次运动以及各家各派、主流风气,都可以得到描述,这样就构成一条时间主线。依照时间主线写出来的诗史,可以叫做“嬗变诗史”。但这样写,在空间中的分布是无法细致描述的,如某时代的主要诗人有哪些,次要诗人又有哪些?就无法兼顾。不过,如果我们取一个时间段,来作为横截面,而把空间作为主坐标,就可以把诗人的具体分布描述出来,这就可以与“嬗变诗史”互补。我认为这样的诗史,不妨叫做“分布诗史”。描述诗人的“分布”,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它可以深化诗史或文学史的描述。

您的意思是,点将录这一体裁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王培军:我认为差不多是可以的。如前所述,作为“分布诗史”,它是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描述整个诗坛的诗人在空间的分布。我认为汪辟疆对这个问题是有所自觉的。汪辟疆有篇专题文章,谈近代中国的诗派与地域,大概分了五六派,我在《光宣诗坛点将录笺证》的前言里,把他这篇文章里所涉的诗人,与他《点将录》中所点的诗人,一一作了比对,发现他的做法是很谨严的。《光宣诗坛点将录》中能清楚地看到哪些诗人是顶重要的,哪些是次重要的,当时的几大流派,也都兼容并包,详载其中。只是少一些评论和作品分析。程千帆的合校本中有评语、人物小传,汪辟疆还准备遴选作品,附于诗人之后,可惜这个工作未能完成。我做的《笺证》,也有补他所不及、替他完善的意思。

历史学目前更多地倾向讲底层、大众的一些东西,这原无可厚非;但文学史、艺术史则不同,它必须关注天才的创造。哲学史、科学史亦然。凡是涉及精神创造,必然重视天才。一个时代的大诗人不可能横空出世,孤立地悬浮在空中,他的底下,是有像金字塔一样的一群人物的,有一群有才能的诗人才会有大诗人。诗人群的整体水平很高,大诗人的水平才会更高,因为大诗人的天才,需要同时代诗人的激发;其他诗人的水平不高,大诗人的创造天才,便很难全部被激发出来。这就好比下围棋,在一至九段上,棋手是连续分布的,不可能同代人是一二段,而只有一个孤独的大国手,独在九段。这是很难想象的。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