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6月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庄严 通讯员 李加进)5月27日12时,宁德市蕉城区第一实验学校食堂内香气扑鼻,土豆炒肉、番茄炒蛋、清炒粉扣等各种菜品色香味美、营养丰富,让人食指大动。
“好吃!这土豆炒肉我最喜欢。”初二(1)班男生池和彬与围坐在一桌的同学们欢快地吃着,彼此还不时聊着对菜品的感觉。池和彬的父母都在福州上班,平时没有时间照顾他,他从初一开始就一直寄宿在学校。他说,现在在学校住得很习惯,食堂饭菜品种丰富,比在家里吃得香。
蕉城区有10万多人外出经商、务工,许多农村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老辈文化水平较低,重“养”不重“教”,不少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学习没有兴趣,在心理教育方面也很缺乏。2014年初,蕉城区出台寄宿制学校“128爱心工程”,以解决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学习教育等问题。
“128爱心工程”即:“1”是给予全区17所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每名寄宿生1000元配套补助,用于统一配置寄宿设施;“2”是给予每所寄宿制学校每年2万元补助;“8”是寄宿生每人在省定标准每天2元营养费的基础上,蕉城区财政每天再增加补助8元,以解决学生在校吃住问题。
蕉城区第一实验学校老师谢友豪介绍,近年来,国家特别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农民工子女,对寄宿制学校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寄宿学生在校期间食宿全免费。“学校配套实施了农村寄宿学生营养餐工程,早餐标准为稀饭管够、两菜、一粒蛋,午、晚餐标准为米饭管够、两荤两素一汤。”谢友豪说。
除了吃、住问题外,寄宿学生能否学得用心是家长最关注的。据了解,蕉城区寄宿学生课余学习时间被有序安排,学校为寄宿学生安排晚自习,每晚有教师值班辅导学生功课。蕉城区第一实验学校还利用学校少年宫的优势,开展了航模、插花、音乐、手工、绘画、书法、棋类、球类等兴趣学习活动。
学生通过寄宿生活,成长了、进步了,实现了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律、健康自强。
蕉城区民族中学初一(5)班的寄宿生熊冬梅是四川人,以前和打工的父母一起四处“走读”,学习成绩很不稳定。她说,如今寄宿在学校,同学间互相勉励,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有专职人员照顾他们的生活、学习,使大家感受到家的温暖。“小梅的自理能力变强了,也变得会体谅父母。周末回家能主动帮我们洗碗,主动洗衣服。我们真的觉得女儿长大了。” 熊冬梅的母亲对此深有感触。
标准化寄宿办学管理增强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吸引力,让农村学生“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蕉城区教育局工作人员林招灿说:“设置寄宿制学校,可以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师队伍,教学质量和成效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也解决了留守儿童无人看管的问题。”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6-06-06厦门湖里区强化“四导”打造公共文明行为典范城区
- 2016-06-03三明市启动2016年“为文明点赞·爱心送考” 志愿服务活动
- 2016-06-03涵江创新优化行车空间营造文明畅通交通
- 2016-06-02沙县积极部署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
- 2016-06-02泉州市委文明办主任林炯泉带队慰问困难美德少年
- 2016-06-02文明城市创建走向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