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市民生活因此改变
“九大馆,现在已经是霞浦当之无愧的文化地标了。”家住霞浦县松港街道东兴社区宏城豪景小区的周玲玲阿姨说,九大馆的建成,还大大改变了附近市民的日常生活。“周边热闹了,房子值钱了!年轻人窝在家里打牌的时间也少了,不少人有事没事都喜欢到这里逛逛。”
4年前,宏城豪景小区组织起十多人的广场舞队伍,活动场所就在小区后门的水泥地,一开音响,邻居就有意见。九大馆建成后,将近2万平方米的广场成了广场舞爱好者的“天堂”。“我们从前年九大馆完工开始,就正规化了。”小区里的张昭雪阿姨自豪地说,目前小区广场舞队伍发展到16人,有五六套集体演出服。“我们每周一三五穿红色、二四六穿绿色演出服,民族舞、交谊舞轮着跳,成了广场上的一道风景线。”
据周平介绍,九大馆建成后,霞浦县官方登记的街舞、健身舞等舞蹈类协会数量,也由原来的个位数迅速增加到约20个。“现在,每天在九大馆休闲娱乐的市民有4000人左右,其中跳舞的有2000人。”
家住城关的卓新阿姨是位退休老师,60岁的她对文化生活有着很高的要求。“我喜欢看戏剧、看演出,以前都在老城区的电影院里演,闽剧、歌咏比赛偶尔有,但演出质量不高。现在新的大剧院视听效果非常好,看戏听歌特别有味道。”她说,而且场地、设施升级后,现在省里的高水平演出团队也愿意来霞浦了。“不久前,省京剧院、闽剧院都来过,规模大、专业性强,一票难求。”
“今年春节期间,博物馆一天接待一两万人。规划馆、科技馆这两年接待的学生和市民也超过了2万人。艺术馆能容纳780人,是闽东最大、最新的艺术场馆,但只要有演出,基本场场爆满。”柯招法表示。
目前,霞浦正在研究完善提升九大馆功能。除了增加民间文化活动外,县里还将组织文艺界专家、在外乡贤等力量,争取更高层次的演出团队的到来,以提升霞浦文艺演出水平。柯招法说:“这些年,霞浦出了许多文艺界名人,包括著名音乐家章绍同、著名歌唱家孙砾等,现在有这么好的场馆,我们正在努力组织他们回乡演出,期望能给市民更多惊喜。”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6-04-05福州:新“文化地标”,守望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