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拿出市区黄金地段
九大文化场馆建在哪里?
在许多城市,新建的文化场馆往往都放在郊区。因为这些场馆需要大量用地,且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不大。可霞浦则把九大馆建在中心商业圈、市区黄金地段。
5月底的一个傍晚,记者来到九大馆区域,周边人声鼎沸。这九个场馆具体包括博物馆、大剧院、科技馆、规划馆、档案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活动中心和职工之家等。
场馆对面,便是拥有沃尔玛等商场的繁华商业中心。“在霞浦,中心城区地价平均每亩在500万元以上;对面广场,用地每亩出让价则是1700万元。而九大馆占地近50亩,可见县里对公共文化设施投入的决心。”周平说。
这块宝地原是为县政府和行政服务中心预留的,但经过综合考虑,让位给了城市公共文化设施。
为打造精品工程,在建筑设计上,当地请来了国内最优秀的建筑设计团队之一——同济大学团队。设计团队在对当地文化进行深入考察学习后,与霞浦文化界人士、专家座谈交流,设计稿修改了三四次,最终定下现在的这一方案。
2011年,九大馆开工建设,总投资4.5亿元,成为霞浦县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市政工程之一。
霞浦县九大馆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柯招法介绍:“九大馆体现了霞浦的船屯文化、城堡文化,分别位于5栋不同造型的建筑物,不同场馆楼层之间通过连栏走道相互连接。整个建筑群以博物馆为中心,外围是仿照当地大京城堡的外墙;大剧院的福船造型寓意乘风破浪;西侧的规划馆和科技馆,外形是扇贝形,寓意霞浦濒临大海,晚上灯亮起来,像珍珠一样。场馆还配备了地下停车场,总共297个车位。”柯招法说,游客或市民来霞浦,要快速了解这座城市,可以先到博物馆看“过去”,再到规划馆看“未来”,晚上到大剧院看演出。
目前,九大单位已陆续入驻。“九大馆连在一起,也给了我们管理城市公共设施的创新契机。”柯招法说,2014年,霞浦县成立九大馆管理服务中心,对这些文化场馆进行统一管理。“我们有保洁员6人、保安10人、花卉工1人、解说员6个,各个场馆共用。资源共享,避免了资源浪费,也节省了人员编制。”
统一管理也让前来参观的市民更方便了。“学校常常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只需要提前通知我们,协商好参观路线,我们就可以统一安排解说人员和技术人员,从入场到所有场所参观结束,实现无缝衔接。”柯招法说道。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6-04-05福州:新“文化地标”,守望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