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本属“七闽”之地,这里祖先的土著民族是“闽族”。无诸是越王勾践的后裔,其祖先原来生活在浙江一带,是“越族”人。战国中期,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越王勾践的六世孙无疆攻打楚国。在楚威王的反攻下,越国大败,无疆被杀死。从此,越国解体,越国的王族纷纷逃奔。其中有一支航海进入福建。他们同原有土著的“闽族”人结合,后来就成了“闽越族”,也称“闽越人”。无疆传了七代至无诸。无诸是闽越族中的优秀代表人物,自少立志开拓闽疆,在战国末年自立为闽越王,并在福州北部新店修筑小土城,成为闽越族的首领。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各地纷纷响应,刘邦、项羽分别起兵于沛、吴。这时,无诸也带领闽越兵率归鄱阳令吴芮,跟随诸侯攻秦。在北上途中,无诸遇上刘邦,便相从攻柝、郦(今河南地),战蓝田,入武关(到陕西),以勇敢善战著称。
秦二世三年,刘邦临灞上,子婴出降,秦朝灭亡。随后,项羽大兵入关,屠咸阳,杀子婴,自立为西楚霸王,号令诸侯,分茅列土,多至十八国;但由于越亡于楚,项羽世为楚将,对越人挟有私意,惟独不封无诸。无诸只得返兵闽中。汉王刘邦二年(公元前205年),楚汉战争爆发,无诸再度率兵北上中原,帮助刘邦击败项羽,为汉王朝的建立和中国的重新统一立下功勋。《史记·东越列传》载: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定都洛阳后,“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今福州)。”
无诸具雄才大略。他仿效中原立城隍之制,在今福州市区北部冶山一带建造都城,名 “冶城”。冶城是福州历史上第一座城池。它的面积不大,城里居民主要是王族及其属下的官吏和士兵。元《文献通考》、清《读史方舆记要》都称:“闽越王无诸开闽都冶,依山置垒,据将军山、欧冶池以为胜。”冶城的方位,据清林枫《榕城考古略》的考证,“其地当在今诸古岭以南,城隍庙以北等地也”。现在的华林寺和钱塘巷都是冶城的故址。1991年12月,鼓屏路钱塘巷东口的福建省建设银行工地,发现有汉代文化堆积层,出土90厘米厚的红黄色宫殿夯土基址和大型砖砌建筑护坡,以及大块板瓦、筒瓦,汉代布纹砖、几何图案的陶片和15块戳印汉初文字“闽”的板瓦。1997年10月,工人在屏山市场建筑工地运土时,又发现一块有龙凤呈祥纹饰的“万岁”瓦当和一块篆有“万岁未央”的瓦当、四块篆有“万岁”的瓦当,以及几百件绳纹板瓦、筒瓦。特别是1998年、1999年,在冶山路福建省财政厅建筑工地发掘出汉代文化堆积层,从距地表5米多深处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有西汉黄色宫殿的夯土台基、濠沟、木桩基座,以及板瓦、筒瓦、铁器、陶器等,还有一块云箭镞瓦当。所有这些都为福州冶城提供了有力实证。
无诸为开创闽越国作出了贡献,他死后受到闽人的景仰。福州屏山因无诸在此建城而称“越王山”。相传福州王墓山(在今鼓屏路城隍庙西)也因闽越王墓葬于此而得名。茶亭祖庙,原名闽越王祖庙,相传庙祀无诸王。南台山,宋林世程《闽中记》载:“昔汉遣使封闽越王,授册命于此。其后即此立庙。”因山上建闽越王庙,后人将此山改名为大庙山,相沿至今。
汉闽越王庙,古称镇闽王庙,又称武烈英护镇闽王庙。建于唐大中十年(856年),宋天禧元年(1017年)、宣和二年(1120年)和明隆庆四年(1570年)、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多次重修。民国11年(1922年)毁于火。翌年重修,后又毁于民国27年(1938年)。新中国成立初,残垣颓瓦还随处可见。据清俞樾《大庙山闽越王无诸庙》载:古庙分前殿(享殿)、后殿(寝殿),前殿有左右两庑。前殿祀王;后殿并祀夫人,夫人居左而王右之,以汉制尚右也。前殿两庑,从祀者四,曰白马王、吴岩王、显惠将军、协惠将军。白马王为白马三郎,郢第三子者名寅,因射桑溪恶鳝,民敬仰之;吴岩王系越衍侯吴阳,以诛余善有功,汉廷封为卯石侯,当为吴颜爷之本;显惠、协惠将军是闽越王前二牙将。享殿原有明陈振联:“犄汉角秦,逐鹿中原余旧国;封闽霸越,钓龙千古有高台。”又有一副佚名联:“率旅从行,功并萧曹扶汉室;分茅胙土,身先忠懿拓闽疆。”描绘无诸功勋,十分贴切。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6-05-31泉州市委文明办领导到泉港区慰问困难美德少年
- 2016-05-31湖里街道“五到位”加强塘边市容综合整治 提升城市文明形象
- 2016-05-31鼓楼区召开5月份文明城市建设测评工作部署会
- 2016-05-31永安市文明创建新亮点 “步出健康群”徒友数百人
- 2016-05-31文明创建暗访团分赴厦6区捕捉不文明镜头:绿地被占用 店招有点乱
- 2016-05-31让文明播洒在园区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