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作屏(1761-1819),字子锦,一字画山,光禄坊许厝里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为著名书画家许友的玄孙。七世同居一处,乾隆皇帝曾赐匾及诗给予表彰。
许作屏少年聪明好学,18岁考取县秀才,22岁中举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30岁中进士。几年后,才选为山东曲阜知县。他努力工作,未满一个月,母亲病逝,只得回家守孝。期满,分发奉天(今辽宁沈阳),当地发生水灾。许作屏代理广知知县,恰遇灾荒,于是开仓赈饥,并请求上司赈济灾民,百姓好不容易度过荒年。后赴任岫岩州,州无学校,每年考试都要依附海、盖、复三州,非常不便。许作屏见此情形,决心改革教育,观风试按每月上课,并供给学生的伙食,书生们都发愤读书。又建养济院,收留无依无靠的穷苦百姓。离任时,百姓自发前来送行,以致送行人塞满了通道。许作屏曾脱去鞋靴放在公堂上,下乡扶贫。他在宁海三年,抚恤救灾,搞得很出色。
许作屏写有《三空堂诗》,三空指“仓空”、“库空”、“狱空”。就是说,因赈济灾荒而仓库空,百姓不犯法而监牢空。他始任承德县知县时,运入的粮食很贵,奸商利用水运来的大米大肆谋利,百姓叫苦不迭。许作屏得知此事后,派人通知米商前来赴宴。米商见了请柬,十分高兴,按时到来,坐好后,宴席未开,许作屏说话了。他训斥不法米商趁灾荒囤积居奇,提高粮价,坑害百姓。米商听了,个个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只见许作屏一声令下:“将奸商统统拘留起来,一个也不能走!”
有的米商知道,和许作屏碰硬是要吃亏的,改用软的办法来解救。于是,暗地里送钱给许作屏,许作屏见了,不说一句话,照数收下。转身命令行贿的人不得离开衙署,并立即升堂,痛斥米商的不法行径。行贿的米商见公堂上金灿灿的黄金,人赃俱在,哑口无言,只得垂头丧气地认罪。接着,许作屏下令将黄金购买大米,煮了许多米粥,让饥民吃,百姓欢天喜地。
许作屏生性耿直,他没有办法扭转整个贫穷的局面,又不愿低声下气地去奉承长官,但他心底却十分坦然。上司将他任职表现上报朝廷后,嘉庆皇帝特旨,让许作屏再任承德知县。许作屏做官没有背景,只能忠心耿耿地干,做出成绩,感动了朝廷。由于他夜以继日地操劳,才五十多岁鬓发就全白了,因病回乡疗养。没过半年,接任者就丢了官。此时,许作屏正在家乡福州结社吟诗,明白官场规律的人都说许作屏能激流勇退,是很聪明的做法。
许作屏为人仁爱,对年幼的族人很爱护,教聪明的小孩读书成名,见贫穷人家无钱下葬死者,就给钱资助。对没钱为病死外地之亲人下葬者,也助其将灵柩运回。他喜欢做急人所急的事,很得人心。
许作屏不但为官清廉,洁身自好,而且诗文也做得好。他的诗文很得房师吴锡麒的称赞,他和同乡著名学者陈寿祺是诗社好友,交情很深。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七月许作屏病逝于光禄坊拜云楼老家,终年59岁,葬福州北门外大夫岭金峰山。著有《青阳堂文集》、《拜云楼诗》及《端溪砚史》二卷,吴锡麒作序。妻林氏生二子,长子许棻,例贡生;次子许棠,衍圣公府典籍。
责任编辑: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