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词演奏表演(资料图片)
东南网5月2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如飞 通讯员 兰陵潇 )
阅读提示:一种起于盛唐的宫廷雅韵——“国乐南词”,在漳州流传近200年后,由于后继乏人,已濒临绝唱,硕果仅存的几位南词艺人均已年迈,这些艺人奔走呼吁,漳州市有关部门也在竭力抢救,希望能够留住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漳州南词。
宫廷雅乐流落民间
南词音乐是民间优秀乐种之一,根据史书记载,南词始于唐初,唐明皇时盛行于宫廷唱吟歌舞,总称为“霓裳之典”,自清末逐步传至民间,并盛行于江南一带。随着艺人流徙,以江苏扬州为发源地,南词兵分两路,一路沿江浙一直传到我省南平、将乐一带;一路则传至江西赣州,漳州南词即属于赣州一派。
“漳州南词还保存着它的原汁原味。”漳州南词第六代传人苏水泉说,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江苏、江西的南词已融入其他的音乐元素,像漳州南词还如此原汁原味的古代宫廷雅韵,极为罕见。
漳州市艺术馆馆长王燕成介绍说,南词主要使用的乐器有扬琴、北琵琶、北三弦、北月琴等。演出主要以坐唱形式,剧本按戏曲程序安排编写,有人物角色,介、引、唱、念、白、动作和模拟,这些曲目只要脸部化妆,穿上戏服,配上动作即成一出戏。
“南词除了坐唱外,也可以演一些有剧情的舞台折子戏,听我师父说,当时边踩着高跷,边演南词戏时,全漳州城都轰动了,万人空巷。”南词乐队队长蒋亚明说。民国年间,漳州南词第四代传人杨瑞庵和高歪在漳州闹市区浦头建立霞东钧社,南词开始有组织地进行表演。上世纪30年代初,霞东钧社成功创演了“踩高跷南词戏”,引起极大的轰动。上世纪60年代,南词一出,可谓人山人海,百姓喜闻乐见,浦头港一带的百姓都以拥有这项艺术瑰宝为豪。
“漳州南词还和台湾的十全腔有很大的渊源。”王燕成说。2005年9月26日,闽台南词(十全腔)首次交流会在漳州举行。带队的台湾十全腔圣乐团教授赖锡中认为,台湾的《十全腔》和漳州的《南词》同宗同源,都源于江苏滩簧,且演唱风格都是坐唱形式,演唱者与乐手均没有严格分工,且唱腔与说白都用“官腔”等,歌词、风格一模一样,是同源同宗的一对民间音乐姐妹花。目前,《十全腔》在台湾主要在高雄、屏东一带,共有40个乐团,最大的一个乐团达100多人。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6-05-26马尾区召开2016年文明城区月测评工作会议
- 2016-05-26德化县妇联开展“生态文明 绿色行动”环保宣传活动
- 2016-05-26鲤城区委文明办主任带队走访慰问辖区困难美德少年
- 2016-05-26市民文明礼仪读本 - 上班礼仪
- 2016-05-26邵武市召开2015年度省级文明城市测评反馈会
- 2016-05-26德化县委文明办“三重视”加强文明村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