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是福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最显著独特的风貌特征。史料记载,福州唐末五代即开始人工植榕,至宋治平四年太守张伯玉“编户植榕”达到鼎盛,之后“绿阴满城,暑不张盖”。据调查,福州现拥有古榕名榕千株以上,而且全国著名的多株,分布在全城各个区域和城市文化节点,三坊七巷及其周边名榕荟萃。
大家知道,福州地处东南沿海,被世人简称左海;近代史的开端人物和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伟人林则徐,被后人尊称为“左海伟人”。
林则徐虽然不住在三坊七巷,而是住在离三坊七巷不远的文藻北路“云左山房”,但他早期的成长与活动都与三坊七巷息息相关;他的家族与三坊七巷及其古榕名榕结下了不解之缘:林则徐的母亲家住文儒坊;老师陈寿祺,好友、同窗梁章钜都住在黄巷;二儿子林聪彝、大女婿刘齐衔、二女婿沈葆桢、三女婿郑葆中都住在宫巷;自己的纪念馆(原祠堂)则作为参观三坊七巷的起点或终点。
据我们初步调查,三坊七巷如今分布着10株左右古榕名榕 (还有几株树龄70~80年的准古榕名榕),其中与左海伟人及其家族有直接关联的有3处,即林则徐次子林聪彝故居、大女婿刘齐衔故居和林则徐纪念馆。
林聪彝故居与古榕
林聪彝故居坐落在宫巷24号,紧挨着林则徐二女婿、船政大臣沈葆桢故居东墙。这里原是明末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时的大理寺衙门,明灭,房屋数易其主,至清同治之后成了林聪彝故居。这座明清时期福州的最大豪宅之一,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原有布局基本保存完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聪彝曾官至布政使兼总粮台,他是林则徐一生患难时最信赖、最亲近的人之一。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林则徐谪戍伊犁,林聪彝与弟林拱枢随侍,并写成《西行记》。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太平天国起义发生,朝廷起用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西,林聪彝随行。十月,林则徐不幸病逝于广东普宁,林聪彝扶柩回榕。
林聪彝故居为四进大厝,第三进为住房,花厅至今保存着一株苍翠垂髯的古榕以及亭台楼阁、盆景、假山。这株榕树编号35A040601,为小叶榕,俗称白榕,是福州古时常种的榕树三大品种之一(另两种是:雅榕,俗称红榕;笔管榕,俗称水榕),胸径1.2米,树高20米,冠幅12米,长在墙边。树冠庞大雄伟,浓阴蔽日,基干苍老错节,好似饱经沧桑的慈祥老者;下垂的气根飘拂如仙,奇特有趣,是榕城榕树中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树种,深受市民爱戴。
林聪彝故居如今已列入修复保护计划:复原,落架修缮,营造园林,作为林则徐家族文化展示和民间工艺博物馆。
刘齐衔故居与古榕
林则徐大女婿刘齐衔与其兄刘齐衢为“同榜一胎两进士”,故居原在光禄坊28号、30号、32号、34号4座相邻大院。遗憾的是这里1986年被改成新村。刘齐衔故居原址位于今光禄坊玉山涧安泰河边(后搬到宫巷),这里的安泰河,相连着三坊七巷与朱紫坊,唐末时就颇有“安泰明月秦淮风”的情韵。在它附近河岸上生长着许多古榕名榕。这里有两株古榕,一株编号35A040302,胸径1.24米,树高20米,冠幅15米;另一株编号35A040301,胸径0.51米,树高20米,冠幅8米,人称“天竺榕王”,是福州现存最大最古老的印度榕王,是福州对外交往的活的历史见证。印度榕,顾名思义,是产自印度的榕树,称天竺榕,又名宇宙树,上接天,下接地。据说在人类文明出现之前,印度半岛全被榕树覆盖,像一张绿毯。刘齐衔曾任知府、陕西督粮道等职,刘齐衔家族是福州名门望族,近代民族工商业先驱,被福州百姓誉为“电光刘”。这株“天竺榕王”扎根在河岸的石缝之间,攀住驳岸,枝干如虬龙盘曲蓬勃向上,在2005年福州首届古榕节期间被评选为十大奇榕之一。
林则徐纪念馆与古榕
与三坊七巷仅一街之隔的澳门路16号林则徐纪念馆,现有一株“御碑榕”。纪念馆始建于清光绪31年(1905年),原为祠堂,1982年辟为纪念馆。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楼前有草坪、鱼池、假山、花木,全馆为古典式园林建筑。人们为纪念民族英雄林则徐不畏千难万险,不计个人生死祸福,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特地在他的塑像前及其他纪念物旁种上榕树,以示尊重怀念之意。这株古榕如今长得雄伟挺拔,郁郁葱葱,枝繁叶茂。
责任编辑: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