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清濂是由福建船政局培养出来的中国近代著名的造船专家之一。
郑清濂(1852-1927),字景溪,福建闽县(福州市)人,少时聪明好学。郑清濂14岁时,考入福建船政求是堂艺局,后入前学堂制造班学习造船。该专业要求学生能够计算蒸汽机功能、尺寸、设计、制造零件及船体,能够放样;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实习课摆到十分重要地位。在头两年,实习课每天都要进行数小时的体力劳动,以使学生熟悉车间的工作,并逐渐培养指挥工人的能力。郑清濂等学生曾到装配车间实习如何操作各种技术的实际锻炼。在学习中,郑清濂很重视理论课与实践结合。在考核中,成绩出色,学会掌握设计蒸汽机的实际知识和管理车间的能力,学会设计木壳船、计算船体面积、掌握航海性能、绘制船壳和帆具图纸,能放样以及指挥施工等,正如《洋务运动》一书中所讲:“明于制造理法者,则以李寿田、游学诗、罗臻禄、吴德章、郑清濂、汪乔年为最.”同治十三年(1874年)春,郑清濂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福建船政前学堂第一届制造班,派充船政船厂任监工。
光绪三年(1877年)二月十七日,郑清濂等28人被福建船政局第一批选派到欧洲留学,郑清濂等先入法国瑟堡造船工程学校,学习轮机制造兼造枪炮。光绪五年(1879年),郑清濂等转入瑟堡造船厂和土伦造船厂见习。后奉命赴法国、比利时、英国等参观考察造船厂、轮机厂、钢铁厂等。光绪六年(1880年)三月,郑清濂学习期满毕业,监督李凤苞认为枪炮为防海要务,郑清濂等继续留法加学制造枪炮技术4个月。郑清濂、林怡游等就到汕答佃洋枪官厂专习验料炼造诸法。由于郑清濂等刻苦学习,学业进步很快,经考试获“监工官文凭”。
光绪六年(1880年)九月,郑清濂回国,先担任马尾船政前学堂教习,后在船政工程处任制船总司(相当工程师),官为都司,赏戴花翎。同年,由北洋大臣李鸿章函致驻德公使李凤苞向德国士旦丁伯雷度之伏尔铿(即瓦罗堪)厂订立合同承造“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郑清濂与刘步蟾、魏瀚、陈兆翱被派往德国监制,并由该厂代购康帮铁甲及一切配备。回国后,郑清濂被授为参将衔,是福建船政局技术骨干之一。郑清濂爱国热情很高,他和魏瀚等人积极向福建船政局报告,要求制造新型双机钢甲舰。光绪十一年(1885年)五月二十三日(7月5日),督办闽省军务的左宗棠、船政大臣裴荫森,以及其他大员联名上疏朝廷,请求拨款建造钢甲舰。疏中谈到,根据留洋回国学生魏瀚、郑清濂、陈兆翱等人的报告,法国新创制的双机钢甲舰,马力1700匹,驾驶容易,费用较省,每艘工料银价约46万两,可以仿造。“闽省如有此等钢甲兵船三数号,炮船、快船得所卫护,胆壮则气扬,法船断不敢轻率启衅。”疏中还谈到郑清濂等工程技术人员“均无希图名利之心,只以马江死事诸人,非其亲故,即属乡邻,以报仇雪愤之心,寄于监作考工之事,成效必有可观。”并向朝廷表示:“如果虚糜工费,甘与该学生等一同科罪”等语。
清廷批准建造钢甲舰后,船政技术人员做了分工,郑清濂与魏瀚、吴德章监造船身,陈兆翱、李寿田、杨廉臣监造船机,船图仿自法国1885年创造的双机钢甲兵船“柯袭德士迪克”、“士飞礼”、“则唐”三船。光绪十二年(1886年)冬,郑清濂与魏瀚等设计的中国第一艘双机钢甲舰“龙威”号开工,郑清濂等人“索隐钩深,困心衡虑,或一图而屡见,或一器而屡改其模,或于独悟而戛戛生新,或于会商而心心相印,寒暑无间,寝馈胥定”,技术上精益求精,以期“创中华未有之奇”。郑清濂等人,经过14个月的艰苦奋斗,于光绪十三年十二月十七日(1887年1月29日),“龙威”钢甲舰终于下水。随后归入北洋水师。该舰首尾装有鱼雷炮,利于攻击,首炮、边炮、后炮装备完整,且“均以一人司机,三面施放,无不如意”,为船政局所有船舶中大炮装备最精良者。“船式之精良,轮机之灵巧,钢甲之坚密,炮位之整严”均超过以前。该舰的制造成功,“不用一洋员洋匠,脱手自造”,标志我国科技人员造船技术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郑清濂等人的造船实践,证明了光绪十二年(1886年)洋监督斯恭塞格向曾纪泽报告中所指出:“郑清濂……堪胜船厂总监工之任,亦可派制造军器”等语。
郑清濂还积极参与设计和监造穹甲快船“开济”、“镜清”、“寰泰”。这三艘快船制成后,裴荫森评价说:“学生等于制造之学研虑殚精,不特创中华未有之奇能,抑且骎骎乎驾泰西而上之,矧三船皆为南洋代造,而制法则日新月异,复有不同,开济之坚韧灵捷,既非南瑞、南琛所能及。而镜清又胜于开济,寰泰又胜于镜清”。随后郑清濂又参与监造“广甲”、“广庚”兵船,“广乙”、“广丙”、“福靖”猎舰,“通济”练船等。对此,郑清濂等人也都殊费苦心,成绩显著。
光绪十三年(1887年),郑清濂、吴德章还被奉命负责勘查、设计、监建罗星塔青州船坞,使当时中国大船均可入坞维修。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春,郑清濂以船政局首届出洋留学生,擢用福建船政会办,升副将,加总兵衔,管理船政工作处。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秋,郑清濂免去会办职务,奉调入京。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郑清濂调任汴(开封)洛(阳)铁路总办。次年,又调任京汉铁路总办,还任邮传部参议,他在收回京汉路权的交涉中起重要作用,邮传部曾评价郑清濂“品端守洁,不染习气,熟谙路政,兼精工程艺学”。
宣统元年(1909年)春,郑清濂任筹办海军事务处顾问官,同年秋,他以顾问官兼译员身份随筹办海军大臣载洵、萨镇冰等赴欧洲各国考察海军,年底回国。次年,清廷海军部正式成立,郑清濂授海军参将,出任海军军政司司长,并充留学生廷试总考官等。
1913年10月,海军总长刘冠雄入闽,收福建船政局归海军部,郑清濂被任命为船政局长,主持船政局务整顿,他将船政前学堂改为福州海军制造学校,以陈林璋为校长;把船政后学堂改为福州海军学校,以王桐为校长;改船政艺圃为海军艺术学校,以黄聚华为校长。1913年,他添购马限山洋船坞一所,并向北洋政府提出改革船政的一套计划等。在郑清濂的整顿下,福建船政局“规模乃振”。
1914年6月28日,海军部授郑清濂造船舰主监衔。1916年9月25日,郑清濂因当时袁世凯不重视兴办实业,船政局经费不能落实,振兴船政局的抱负难以实现而辞职还乡。
郑清濂还为家乡疏通河道,解除旱涝灾害的威胁,使受益农田达万余亩。
郑清濂一生严于律己,廉洁奉公,艰苦创业,一心为中国的海军、造船、铁路等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功绩显著。他逝世时,家无长物,无力治丧,由其女婿、驻比利时国全权大使王景岐及门生等办理后事。郑清濂的爱国思想、创业精神、清白作风,深受后人钦佩和纪念。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6-05-26德化县妇联开展“生态文明 绿色行动”环保宣传活动
- 2016-05-26鲤城区委文明办主任带队走访慰问辖区困难美德少年
- 2016-05-26市民文明礼仪读本 - 上班礼仪
- 2016-05-26邵武市召开2015年度省级文明城市测评反馈会
- 2016-05-26德化县委文明办“三重视”加强文明村创建工作
- 2016-05-26交通不文明行为添堵 驾驶员斑马线前不礼让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