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碗窑村:碗做的房子“闽南味”
闽东村落,混搭闽南风情
在村中,有一个被称为“大坑”的地方,有三座龙窑遗址,其中两座损毁,一座保留完整。“村里的窑,依然延续的是两三百年前祖先在泉州时的做法。”陈细团说。
龙窑形如其名,像一条龙斜卧在山坡上。长达30米,两侧各有28个窑孔,用于添加松枝燃料。老人介绍,制作碗时,需要12个窑工。两侧共6个人烧,由于温度太高,需要两班人轮流生产。
在村里,大多数人都能说一口闽南语。“我们既会说闽南语,也会说宁德话。不过几百年下来,闽南语也混着闽东口音。”陈细团说,村里还保留着较为完好的闽南风俗。
每年元宵,村民要游“碗板龙”。平时,“碗板龙”就供奉在村里的观音庙石山宫中。作为碗窑村的文化标志之一,“碗板龙”的身体构造就地取材,由平时窑中放碗的长条木板制作,龙头上点一根蜡烛。“这个风俗,是我们祖先从祖籍地带过来的,现在依然流行。”陈细团说。逢年过节,村里的年轻人还会组织起来,表演闽南舞布青狮,以及闽南风格的铁枝表演。这些传统,在宁德当地非常少见。
这一村的闽南文化,被四周的闽东文化“包围”了两百多年,为何还能保存良好?
原来,村里人的祖先刚迁来时,被周边村庄当作外来客,交流很少,甚至关系有些微妙。但随着碗窑的发展,碗窑村壮大起来,周边人群来村里工作也越来越多。“村里从古至今人口众多,相互都讲闽南话,外地人来了,为了融入反倒被同化了。而且古代碗窑村经济好,我们都以当碗窑村人为自豪。闽南语和闽南风俗是我们的身份特点,所以一直保留下来了。”陈细团说。
责任编辑:康金山 |
相关新闻
- 2016-05-25福清启动龙江综合整治 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 2016-05-25永安市传承古风家训 推进文明新风建设
- 2016-05-25秀屿区举办文明环保赠书籍活动
- 2016-05-25“海沧模式”志愿服务获中央文明办高度评价
- 2016-05-25福鼎市太姥山举办“文明旅游 从我做起”千人大签名活动
- 2016-05-25福州市2016年“文明福州·持续文明”专题研讨班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