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炉旗杆厝
坐落在十七都鹤炉下村(今白樟镇下炉村)的旗杆厝,原名“新厝”。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1877年该厝詹绍安参加丁丑科殿试中的第二甲第二名,光绪皇帝御赐双斗旗杆与是厝,由此便更名为“旗杆厝”。
下炉旗杆厝,坐南朝北,占地面积2925平方米。背枕独角仙峰,面览绿野青山。门前远眺,有单吾山、天吾山两峰对峙,并有形似金印的寨顶山置于横案山上。再远处乃群山相叠,酷似笔架,其左右两旁山势延伸逶迤,似凤凰展翅。旗杆厝的主体由正厝和横厝构成,左右对称,四平八稳。旧时建筑由南至北依地势下落分作十三埕,每埕大小不一,错落有致,气派非凡。在正座的前埕左右两旁各竖立这一对双都旗杆,在石质的旗杆碑碣上分别刻着立碑主人所获功名和立碑时间,两柱木质旗杆高约6米,极其显赫张扬之势。由第一门埕拾阶而上进入正厝门厅,门庭两旁分列“肃静、回避、御前侍卫、赐进士出生、武显将军”等十八块执事牌,门厅上悬挂“钦点御前侍卫府”竖匾。门厅左右各为回照,后为内庭天井院,天井两侧各作书院三直六间。正厝面阔七间、进深七柱,穿斗木梁架;硬山顶风火墙,高大雄伟。在正厅上方曾经悬挂“诰封桶”,桶内藏有光绪皇帝圣旨一卷,在横梁上也曾有许多诸如“会魁”、“文魁”、“武魁”等牌匾,可惜在“文革”中这些均遭到破坏遗失。而今仅能以复制件示之。该厝东西横厝各作上下两个单元,单元内四周围合二层结构,形成小天井院落,横厝单元或通过门洞,或以横弄可隔可通,贯穿全厝。布局巧妙,合理适用。
关于詹绍安生平,据《詹氏族谱》记载:詹绍安,字泮元,号竹轩。咸丰乙卯年正月二十日生于福建福州府闽清县。年二十三岁由武生中式光绪元年乙亥恩科,本省乡试第五十九名举人。应光绪丁丑科会试中式第五名贡士,保和殿磨勘覆试三等第二名恭应殿试。钦定第二甲第二名,赐进士及第。钦点御前三等侍卫,乾清门上行走,赏戴花翎。《闽清县志》载:詹绍安,光绪丁丑科武进士。性豁达,循循有儒者风,雅号琴棋书画,于书法尤妙。欲得其书者,辄设宴招之。又豪于饮,每乘醉泼墨酣畅淋漓,有春蚓秋蛇之至。常客台湾,其大家名族多留有墨迹。至今得其尺幅者,宝如连城焉。
责任编辑: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