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保护注入文化内核彰显时代气息
翔安区自建区以来,区委区政府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的力度越来越大,举办了数届“后村灯篙王船民俗文化节”,加大对传统民俗的文化保护力度。
没有了吃吃喝喝,多了更加精彩的文艺演出和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文化的传承更加富有时代气息,“传承民俗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区”,把文化因子注入这一著名民俗活动,正是翔安举办这项传统活动的初衷。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活动除了村里推荐的主祭人以外,还首次出现了马来西亚及台湾地区主祭人的身影,展现出海峡两岸一家亲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民心相通、乡情共联的时代特征。
“竖灯篙送王船不仅作为一种文化印记深深烙印在每一个后村人的心里,也是维系华人华侨的一种特有的乡愁。”在翔安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陈书东看来,举办民俗文化节,就是要深挖社区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涵,让文化引领社区的共同缔造,让社区中正面、积极的文化力量来引导居民,推动社区的健康发展。
“闽台送王船”最早可追溯到明初,2012年,“闽台送王船”民俗文化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无独有偶,马来西亚马六甲的送王船在2013年成为马来西亚的非遗项目,今年2月份开始,厦门和马六甲携手,共同推进中国和马来西亚的送王船联合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送王船也就此成为中马文化交流合作的新渠道。
由于打上了“申遗”的印记,2016年后村灯篙王船民俗文化节显得如此与众不同了。今年的活动,主办方在原有的传统王醮仪式上,增加了祭拜岳王爷的祭典仪式。据介绍,祭礼是儒家的庙堂之礼,也是儒雅的传统文化之一,此次恢复祭典仪式,遵循古礼,正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升华。祭礼同时将完善翔安后村送王船文化捆绑申遗的影像资料,把多年来灯篙王船民俗文化节仪式的完整性地呈现并保留下来。
作为一项古老的民俗文化,这一传统还是面临消亡的危险,懂得这个仪式原始风貌的老人逐渐过世,仪式中一些传统技艺后继无人,送王船仪式的简化或变异也在所难免,因此,呼唤对这一传统技艺保护、发掘和整理,真正恢复其原生态面貌的声音不绝于耳。
据介绍,翔安后村“竖灯篙送王船”历史悠久,厦门文史专家卢志明推测说,后村郭氏的先祖可能是南宋末的将士,所以会想到祭拜武穆王。村里老人还说,竖灯篙的习俗让后村平平安安。历史上,倭寇和海盗从海上看到村庄耸入云霄、状似营帐的灯篙,都不敢前来骚扰。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6-05-24福建省五好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揭晓
- 2016-05-24多规合一实现厦门绿色决策 高起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2016-05-23建宁县开展“路政宣传月”活动 倡导文明交通
- 2016-05-23惠安“六举措”推进2016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 2016-05-23三明市表彰最美家庭和五好文明家庭
- 2016-05-23明溪:三明首个婚姻辅导室开出文明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