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2016年全国未成年人网络春晚福建专场上,马洋溪中心小学的孩子们表演《中古学堂》。
图②:马洋溪中心小学中古音社团正在进行排练。
图③:杨竹安老人为记者介绍中古音基本特征。
东南网5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通讯员 杨志慧 )这几天,长泰县马洋溪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正为“六一”准备节目。当天,他们将献上一场中古音主题联欢会。作为保留节目,“中古学堂”将压轴亮相。早前,这个情景剧曾出现在“2016年全国未成年人网络春晚福建专场”的节目单上。节目中,身穿汉服的孩子们席地而坐,摇头晃脑,用中古音吟诵宋词《水调歌头》,再现千年前的私塾场景。
中古音,即唐宋年间的通用语言,为开科取士时代,文人必备的音韵常识。随着政治中心更迭,后来居上的北京音日益成为主流,中古音逐渐走向没落,甚至失传。深受中原文化影响的闽南语,向来被认为是研究古代汉语的活化石,而长泰方言更加完整地保留着中古音元素。学界认为,掌握长泰方言,便能与李白、杜甫隔空对话。
如今,长泰也面临着方言危机。为此,当地民间研究者正致力于中古音挖掘与研究。活态传承,也从校园开始,向更广阔的领域推进。
长泰方言里的唐宋遗音
很长一段时间里,长泰方言一直是外出闯荡者的负担。“长泰人说的闽南话,与漳州其他地方大相径庭。”87岁的杨竹安还记得,早年他在龙溪师范上学时,一开口便被同学耻笑为“山内猴仔”。
那首著名的闽南民谣“天黑黑,要落雨”,长泰人读起来便大不相同。这是由于长泰方言中保留着古音“eu”(音似“诶乌”),这是中古音的一大特征。
杨竹安是长泰一中的退休老师,长期从事中古音研究。1936年,7岁的他交了一块银元,跟着清末长泰秀才杨秉臣和杨锦堂上了一个月的课。秀才告诉杨竹安:“只有掌握了中古音,写起诗词才能合仄押韵。”
直到上世纪50年代在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求学,杨竹安才真正意识到这一点。当时,中科院语言研究所教授谢石麟讲授《汉语古音韵学》。谈及中古音,他说,中古音在大陆几近失传,当时全国懂中古音的不超过10个人。杨竹安却自告奋勇:“这不是我老家的方言吗,我懂!”
为此,谢石麟在黑板下写下“甘”“苦”“撤”。这三个字代表了中古音发音的三大特点。杨竹安对答如流:“甘字以‘m’收音,苦字以‘eu’收音,撤字以‘t’收音。长泰方言不仅保留着中古音的7个古音,还保留着中古音的8个声调。”
当即,谢石麟便让杨竹安上台授课。“山内猴仔”的方言登上了大雅之堂。
后来的研究者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几年前,厦门大学音韵专家周长楫、林宝卿赴长泰进行方言调查。之后,林宝卿与杨竹安合编《长泰方言中古音》。这本书日后被美国印第安纳州大学引进,作为专用中古音教材。
“历史上,随着战事与人口迁移,中原语言进入闽南地区,在融合中形成了闽南语。闽南语不仅保留着中古音元素,还保留着部分更远久的上古音特征。”杨竹安认为,在广阔的闽南语地区,长泰方言最为完整地保留着中古音特点。一方面源自长泰地处边陲,生活富庶,早年小富即安的长泰人鲜有外出,受外界影响较少;另一方面,长泰文风鼎盛,漳州历史上唯一的状元林震便出自长泰。在科举时代,应试者必须深谙中古音之道,才有可能及第。
抢救渐行渐远的乡音
随着北京成为政治中心,北京音开始取代中古音,成为全国规范语言。但因科举制度的存在,中古音仍被广泛运用。直到解放前,不少文人学士作诗填词,还要学习中古音。解放后,中古音才逐渐式微。
长泰方言是研究中古音的活化石。但和大部分方言一样,如今的长泰也面临着方言危机。
“长泰腔在漳州很少见,许多外出年轻人怕被取笑,不敢讲长泰方言。”今年年初,长泰县政协委员陈海金提交了一份关于保护长泰方言的提案,她认为,长泰方言正不断被漳州腔同化。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进一步加速了这个过程。一组数据显示,长泰32万人口中,外来人口就有12万。
“随着普通话普及力度加强,学生鲜有机会运用长泰方言,这在县城更甚。”马洋溪中心小学校长郭文中感同身受,“我女儿上幼儿园,一个班上40多个学生,至少有10来个不会讲长泰方言,不少孩子用长泰话沟通都磕磕巴巴,更别说古谚语、古童谣了。”
因此,抢救长泰方言中古音行动,正在当地进行。今年下半年,一本名为《中古音反切》的专著即将面世。此书收录了《辞源》中近1.3万个汉字,全部用“反切”的方式标注中古音发音。编著者正是现年87岁的杨竹安。
“过去的近三年间,杨竹安老先生除了吃饭睡觉,全部的时间都花在这本书上。其中有近2000字为生僻字与疑难字,市面上的输入法无法录入,我们请来了当地的书法家进行手写,然后扫描录入。”长泰县语文文字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林长清说,此书将成为长泰方言大词典,系统地保存中古音的发音资料。
现代信息技术也被运用到中古音保护中。2013年,福建教育系统启动了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省内79个调查点的方言和口头文化调查、采集。长泰是第二批调查点之一。2014年,经过宣传发动、公开征召、专家遴选等过程,7位长泰方言发音人脱颖而出。通过自我介绍、朗读规定字词、即兴说话,他们口中地道的长泰方言经过专家的标音,将被永久保存在有声数据中。未来,该数据库将向公众开放。
活态传承再续中古音韵
方言保护,不能止步于技术手段。活态传承,才是更好的归宿。校园,正成为活态传承的主战场。
马洋溪中心小学的孩子们,人手有一本《中古音长泰方言》教材。其中收录了先秦至唐宋的国学经典,以及长泰民间谚语、童谣。它们被逐字标注中古音音标。2009年,中古音开始进入马小的课堂。如今,中古音已成为该校校本课程,配备了专门的教材。
“为了寻找专业支持,我们走访了厦大古汉语学者,聘请杨竹安担任课外辅导员,与闽南师范大学共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本校老师经过培训后,方能从事中古音教学。”郭文中是中古音进校园的推动者。中古音社团出品的“中古学堂”“咱厝的声音”等拿手好戏,曾经省内各大舞台大放异彩。这些节目融入了传统礼仪表演,由海归艺术家指导。
如今,这项工作有可能在更多学校推广。去年,马小的《挖掘保护地方方言,丰富充实小本课程——“中古音长泰方言”进课堂,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方案正式被立项为省级课题。在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践承国学精华,创新育人模式——中古音长泰方言活动课堂,与古人对话》教育方案获得一等奖。
今年1月,台湾学者在长泰开展了一场主题为“闽南语复兴运动”吟诗会。郭文中对台湾的国学经典表现形式印象深刻。“他们沿用传统曲调,或专门作曲,用唱的方式表现国学经典。”因此,郭文中有了更大的愿景:创设闽台交流平台,通过闽台深度对接,嫁接台湾经验,用更加鲜活的方式传承中古音与国学。
中古音传承也开始向更广的领域推进。自从龙人古琴村项目落户长泰,古琴文化便在长泰蔚然成风。如今,该文化企业与所在地的几所小学合作,免费提供古琴,并进行授课。“若将古琴弹奏与中古音诵读相结合,将别有韵味。”林长清说,未来,中古音文化将加入长泰旅游的阵营中,与古琴文化、古村落、长泰民俗等相结合,成为长泰古韵旅游的名片。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6-05-24福建省五好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揭晓
- 2016-05-24多规合一实现厦门绿色决策 高起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2016-05-23建宁县开展“路政宣传月”活动 倡导文明交通
- 2016-05-23惠安“六举措”推进2016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 2016-05-23三明市表彰最美家庭和五好文明家庭
- 2016-05-23明溪:三明首个婚姻辅导室开出文明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