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诚信建设平台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志愿服务> 资讯 > 正文
中央文明办调研组来海沧调研 点赞“文明小袋鼠”
http://wmf.fjsen.com 2016-05-20 10:33:23 林泓 骆余民 常海军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5月2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泓 骆余民 常海军 通讯员 黄艺玲/文 资料图)小袋鼠,大文明。厦门市海沧区的“我是小袋鼠,垃圾不落地”青少年环保志愿服务项目,昨天再次获得点赞。

昨天上午,中央文明办调研组一行前往海沧区,开展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专题调研。进入海沧的第一站,就是海沧延奎小学,调研考察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文明小袋鼠,垃圾不落地”志愿服务项目。

一个小学生 可以影响至少7人

影响一个小学生,等于影响超过7人,这样的影响力是怎样形成的?

延奎小学校长易增加在昨天中央文明办调研组一行的调研中介绍,比如通过“文明小袋鼠”行动,将环保理念传递给每一名学生,然后学生回家再将环保理念影响父母、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这样环保理念就影响了7个人。

这就是海沧区校园里,通过小手拉大手,将“文明小袋鼠”理念迅速扩散。这样的活动,昨天受到了中央文明办调研组一行的称赞。

不仅如此,延奎小学还将小袋鼠所倡导的环保文明理念提升为学校的学生评价体系,让孩子们通过参与环保活动等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在延奎小学,调研组一行看到了一系列的小袋鼠文化产品。据介绍,每个月每个年段都会评选小袋鼠文明班级,将获得一尊小袋鼠小雕塑,积满三个可以换成大雕塑,最后班级的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一件小袋鼠主题的小纪念品。

易增加说,这样一来小袋鼠行动就像做游戏一样,融合到孩子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大家其乐融融兴趣高,环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在延奎小学的全市第一条文明小袋鼠文化长廊,将文明小袋鼠所倡导的“垃圾不落地”等文明环保、志愿服务理念集中在一起,通过互动视频、文字材料、废品再利用打造成手工艺展示柜等,形象生动且全方位地推介“垃圾不落地”的理念。调研组一行看到孩子们用废旧报纸做成的精美袋鼠模型后,不住地点头称赞。

志愿服务不断完善 小袋鼠成文明符号

调研组一行调研的第二站,来到了位于海发社区的海沧两岸义工交流合作工作室。

一进门,房间的装修就吸引了调研组一行。在这房间里,有代表同一片蓝天的蓝色调,也有代表温馨和阳光的黄色调,寓意就是在同一片蓝天下,温暖别人,照亮自己。

连椅子都是五颜六色的,可以根据举行的活动不同进行调整。这里是海沧区两岸义工联盟的家,海沧区文明办主任章国炎说,在这里老义工们可以把好的经验,传授给新加入的志愿者们,实现志愿服务的传承。

在海沧,学雷锋志愿服务正在朝着制度化、常态化的方向建设。章国炎说,海沧区通过推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规范化、社区化和专业化,不断学习和传承雷锋精神,不断探索建立健全支援服务日常管理机制。

同时,海沧区的学雷锋志愿服务交流合作平台模式日趋完善,服务内容也更加丰富,影响力不断扩大,涌现出了“文明小袋鼠”等十多个特色项目,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队伍蓬勃发展。

其中,“文明小袋鼠”行动倡导“垃圾不落地”,通过“小袋鼠大讲堂”、“小袋鼠剧场”、“小袋鼠文化走廊”等新形势、新载体,将“文明小袋鼠 垃圾不落地”理念深入推广到学校、农村、社区、景区、自贸区,充分展现“文明小袋鼠”的美丽形象,培育“小袋鼠文化”。

这样的活动,在市民中引起热烈反响,成为海沧特有的文明符号。

人物声音

长庚医院志工队台胞施素娥:

志愿活动的酸甜苦辣,只有真心参与其中的人才能真正体会。虽然当志工不会有收入,不过却在精神上通过帮助别人得到了满足,做得很快乐。志愿活动,只有大家一起来,才会精彩。

台胞志工、故事妈妈王欲荷:

做志愿活动就是要向下扎根,以身作则。每当走进学校参加志愿活动,孩子们都会潜移默化地被影响着,志愿服务的精神是会不断传递的。

海沧两岸义工联盟轮值主席王世伟:

志愿活动不分你我,大家都是志愿者,这样才能把志愿精神更好地传播。

台胞义工高瑞华:

台湾80多岁的老人都在当志工,是因为有志愿服务的精神支撑,不为利益不计所得,因为心中有爱。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6-05-17终身禁驾倡导文明交通值点赞
  • 2016-05-13省市领导为泰宁县“红马甲”点赞
  • 2016-05-12明溪县开展“文明在身边 为明溪点赞”公益广告征集活动
  • 2016-05-12点赞“最美职工”是种价值认同
  • 2016-05-12梅列区文明单位广泛开展“日行一善,为文明点赞”志愿服务活动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