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打饭时,若使用文明用语,一份原价6元的午餐只需3元就可买到。据报道,这是记者近日在安徽师范大学花津校区二食堂看到的情景。5月以来,该校后勤集团贴出通知,只要学生就餐时使用“您好”“请”“谢谢”“您辛苦了”等文明用语,就可享受特价菜肴。(5月7日《大江晚报》)
讲文明用语,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文明社会就应当使用文明用语。但从现实看,使用文明用语还没有完全达到自觉的程度,需要抓住细节不断地积极引导,从文明道德和礼仪等角度去培养习惯,尤其是对学生等群体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学校是在通过特价菜来倡导学生待人接物的良好习惯。固然,使用文明用语不需要附加条件,搞什么“优惠活动”,但安徽师大选在五一期间推出这种活动,着眼点不在功利色彩上,而在于寓教于乐中深化对“尊重劳动、赞美劳动”的意识,传递学生对劳动者的尊重,是一种有效的提示,委实值得称道。
文明用语细微处见大功效。虽说,食堂的阿姨天天为学生服务不图一声“谢谢”,但一句“您好”“谢谢”,阿姨听后会觉得学生对自己劳动的肯定与尊重,心里自然会觉得暖暖的。温馨的文明用语在社会交流交往中,会起到提升素养、融洽关系等特殊作用,这也是正能量得以传递的基础。遗憾的是,很多人对一句“谢谢”很难出口。比如,公交车上年轻人给老人让座本是文明礼貌的行为,一些老人、孕妇在受让之后,往往一屁股坐下后,吝啬一句“谢谢”。也许,有些老人、孕妇不是不懂得“谢谢”,可能认为没必要而省略了。但这样的省略,让人觉得缺了文明友善的交流。试想,如果使用文明用语成为公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进而成为社会公民化解矛盾、增进互信的桥梁,那这些看似无关轻重的文明用语,定然会对社会文明的进步,产生不可估量的巨大推动力。
和谐社会需要文明用语滋润。语言,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工具,也能反映一个人的文明修养。而文明用语的使用,不光代表着一种语言的发展,还更多地折射出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文明交流,离不开传统文明的传承。孔孟之道中重要的内容就是处理好包括语言在内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于现代社会来讲,当宽容与理解成为人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文明用语的诞生和传播也就顺理成章了。文明用语的内在意义还在于让这些礼貌的、有温度的话语,成为社会温情的助推器,成为社会和谐的润滑剂。“好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一声三九寒”的道理就渗透着文明礼仪。当恶语相向被宽容与友善取代,当冷嘲热讽、蛮横无礼被文明用语所稀释,那这些看似发生在个体、发生在局部的小小转变,就会为社会文明和谐带来意想不到的推动效果。
文明用语社会意义不可小视。从社会管理角度看,更应该注意使用文明用语。比如,社会管理中的标语、警示牌之类,也是在以管理者身份在与公众交流,而且其本意也在营造文明向上的风尚,这就更加需要斟酌用语文明、得体,体现品位。也包括接待信访群众,官员与老百姓的沟通与对话中,更应该使用文明用语,切忌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这个时候文明用语言,不光是普通意义上的交流,也是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大问题。当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与群众的对话和交流时,没有了不耐烦与冷漠的态度,而是真正放下身段、摆清位置,以礼貌和善的文明用语,来与群众对话,那相关部门的公信力势必大为增加,群众的满意度自然会增强。
语言文明是心灵文明的表现。当“谢谢”、“您好”、“抱歉”、“打扰了”之类的词语成为人们交流的常见用语时,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无谓的冲突和矛盾,想必也能大为减少。由是观之,文明用语不应被看做是细枝末节,社会和谐文明进步,需要重视文明用语来滋润,也因为有这样众多的“微力量”,才会撑起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的天空。(董宏达)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