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社会各界,职业分工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劳动者。对于劳动的态度,决定了劳动者的自我认同。当下社会,“劳动光荣”无疑是共存于心的精神共识。这种共识,需要持续不断的培育和巩固,更需要来自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自我践行。只有作为一个劳动者,真正把“光荣”的理念付诸行动上,让人觉得劳动不再是被动和无奈,而是发自内心的权益和快乐,是一种需要社会价值支撑的新高度,不仅从此劳动更加有力,而且还会形成价值传递的叠加效应,“劳动光荣”的光芒自然会更亮、照得更远。
青年是劳动者大军的新生力量,是主体。知识青年更是这支队伍中的引领者。百年前的《少年中国说》激发了国人心中的热情,打开了人们心中闭塞已久的天窗。从此,中国人心里有了崛起的希望,只因为纵然是一时的落后,然而我们仍然有一个庞大的青年群体,对于未来的美好愿景依然像火炬一样照耀着前方。
当下,青年更加具有引领前行的新生动力。“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以此激励青年不可辜负青春,把宝贵的青春投入到广阔的奋斗中去,在奋斗中体现人生价值。
在这种感召下,知识青年更加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古往今来,知识分子具有一般的劳动者所不具备的优势,他们有着系统的理论知识,在一定领域拥有决定作用的引领效应,在某些领域,更能有力推动社会发展。千层之台,起于垒土。一些集大成者的专家学者,莫不积累于青年时期的奋斗,莫不起始于青年时期的砥砺前行。现实中的成功者,会成为广大青年心里的一座丰碑,但同时也应铭记,成功者的轨迹都具有相同的秉性,成功者的心里都驻扎着一个相同的信念,换而言之,就是他们都有那么一股勇往直前的闯劲,都有一种板凳坐得十年冷的韧劲。
十年磨一剑,光芒从此生。知识青年不仅要心怀远大理想,更要有甘愿做一名普通劳动者的心态,甘愿沉下身子、放下架子,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用独到的眼光审视平凡的工作,以工匠精神把细微的工作做扎实,精雕细琢皆成大学问。知识青年理当珍惜宝贵的青春,在不断充实理论知识的同时,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正确对待平凡岗位与人生理想的辩证关系。青年是社会的一抹阳光,对于广大知识青年来说,心中有阳光,脚下才更有力量;心中有“劳动光荣”的光芒,才能在坚守中创造出意外的收获。这种“意外”其实是“必然”的另一种表现,是精神培育之后的必然之果。(冯德利)
![]() |
![]() |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