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顶凶:民间有犯法者,买人顶罪者,称为顶凶,或称“买凶”。顶凶是清代福建很普遍的一种罪民抗法勾当,也是地痞无赖借以骗钱的行当之一。清人德福的《闽政领要》将它列为福建五大“敝俗”之一,其论顶凶说:“闽人趋之若骛,凡可博利者不顾性命,故有各属具报命案,往往有审非真凶,系属顶代者,究其故,大概以正凶畏罪。情愿出资代购。而愍不畏死之徒,利其所有,到案即认为正凶,”(德福:《闽政领要》卷中,《民风好尚》)如遇死者家属不承认顶凶为正凶,正凶一般事前再花钱买通死者家属,也可蒙混过关,陈盛韶曾在顶凶多发地闽南做过县令,他因此而感慨地说:“夫蝼蚁贪生,其何不惧死也奈何?漳南人极贪昧,父仇不报,得钱即息,杀子图赖,称为作饷,利欲熏心,五伦皆灭。”(《问俗录.诏安县》)顶凶在械斗中较为普遍,一般未斗之前,双方都买好顶凶之徒,待斗完,官府追究时顶罪,族中无赖之徒皆好此业以获奖金,由于清朝法律规定:“顶凶之人照正凶减等治罪,”所以有时顶凶之徒,在官府初审时供认不讳,但待定罪后又翻供,致使案子悬而难决,而真凶得以从容脱逃,顶凶之徒也只得轻罚放走》。因而在闽南等地,还出现了职业顶凶之徒,可谓咄咄怪事。顶凶现象的普通存在严重干扰了地方司法审讯的正常进行,也使得富人犯案而逍遥法外,可以说是清代福建民间社会的一大恶习。
(4)白役:清代福建地痞无赖还窜籍地方政府各种差役中,狐假虎威,为非作歹。“地方官正差一人,必有帮差数人,皆白役也,小事一语,牵连数人,动用大铁锁系颈,非纳钱十余缗不能脱手。其拘追,质讯总视两造出钱多寡以为迟速,而酒食纸笔之费无不与焉。其又甚者,本案之外可随时禀拘,随意释放,官不知亦不问。”(道光《福建通志》卷55,《风俗》)“偶有未遂其欲,或毁碎门窗,窘辱妇女,或锁带私家,非刑拷打;或不给衣食,以致伤生;或扯票装伤,诳禀拒捕,无恶不作,不饱不休。”(《福建省例.刑政例》第850页)白役在各府县的数目还相当多,据《福建省例.刑政例》第850页)白役在各府县的数目还相当多。据《福建省例.刑政例》载一报告说:“本司访查闽省各属白役有多至三,四百名者,即或一方,不下百数人,又所谓邦伙者称是。从数百虎狼于城市中,而欲闾阎安枕,得乎?”(同上,第1028页)白役横行不法是清代福建地方吏治败坏的结果,地痞无赖正是借吏治败坏之机,混水摸鱼,扯大旗作虎皮,敲诈勒索,充分暴露了其卑鄙蛮横的丑恶嘴脸。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6-05-11厦门打造“文明行为示范街” 营造公共文明氛围
- 2016-05-10惠安“六举措”推进2016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 2016-05-10惠安抓47个项目促文明城市达标提升
- 2016-05-10鲤城区“四个一”全面提升职工文明素质
- 2016-05-10城厢区学校“快、准、细、稳”开展季节性安全文明工作
- 2016-05-09青年应强化自身“文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