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8月,正值酷暑,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正抽调考古工作人员在位于福州北郊茶园村发现宋墓进行抢救性的发掘,发掘清理结果,出土了400多年前的丝织品,还有雕漆类的八角葵花形粉盒、福犀圆盒以及包金角梳、银粉盒等。在众多出土的丝织品中,有一个另类的随葬品就是帛幡,把对死者的悼念墨书在绢面上,这在以往墓葬出土的文物中较为少见。从出土多幅帛幡看,书写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有“军民上下感恩德,善罚分明善用人”。“正直忠良糜方世,宽仁骨鲠劳三军”。其中有一副帛幡落款为“端平乙未”(1235年),这是该墓葬惟一的一件有纪年的文物,内容为:“军民揾泪持盃送,无福登消好帅君”。这些帛幡质地为绢,柔软轻溥,丝织质感强,尺寸:长118-130厘米,宽40-45厘米(见图)。
在古代一般人们都是把墨书写在纸质上,该墓出土的是把墨书写在绢布上,为何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墓主人身份较高贵,非一般普通百姓所能拥有这种待遇,从封闭完好的墓葬结构,昂贵的楠木棺,出土的精美绝伦的400多件各种款式的丝织品等丰厚的随葬品看,也许当时人们感觉到只有把墨书写在绢面上,才能体现出墓主人显赫的身份,且与随葬的各种质地,各种款式的丝织品才能相比肩。
二、福州在南宋时,也是丝织品的重要产地。据史书记载,北宋时期的江南,已经成为丝织生产中心。设有江宁府织罗务、润州织罗务、湖州织绫务、杭州织务等机构以管理生产。至南宋政治经济中心南移,更有力地是推动了福州的丝织业的发展。1975年福建省考古队发掘清理宋代黄升墓与1986年福州市文管会组织发掘清理的宋端平二年的墓,出土几百件制作工艺精湛、色泽鲜艳、保存完好的丝织品。品种有丝棉絮、花绫裙、对襟男女上衣、印花背心、窄袖上衣、开裆裤、百折裙等;质地有丝、绢、罗、绫、纱、麻等;纹饰有以花卉为主的月季、牡丹、芙蓉、芍药、菊花等;工艺上采取描金、印金、贴金相结合的印花技术。这些丝织类文物的出土,有力地证明了南宋福州也是当时江南丝织品生产中心之一。充足的丝织品资源,为文人墨客书法、绘画提供了强有力资源基础。
三、受宋代绢画书法的影响。在整个中国绘画和书法发展历史中,宋代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关键时代。宋朝廷在宫廷中设立了“翰林图画院”。画院至宋徽宗时,将“画学”正式纳入科举考试之中,招揽天下画家。此时,在绢上作画、书法已得到迅速发展起来,如厚重致密的“院绢”,纤细的“独梭绢”,都为画家所喜爱乐用,现传世下来的宋代绘画书法作品中,有相当部分是绢画作品,因此,人们在绢上书写墨书,寄托对逝去的亲人或朋友的哀思和悼念,也就不足为奇了。(福州市博物馆提供)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6-05-11厦门打造“文明行为示范街” 营造公共文明氛围
- 2016-05-10惠安“六举措”推进2016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 2016-05-10惠安抓47个项目促文明城市达标提升
- 2016-05-10鲤城区“四个一”全面提升职工文明素质
- 2016-05-10城厢区学校“快、准、细、稳”开展季节性安全文明工作
- 2016-05-09青年应强化自身“文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