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海峡都市报讯(林焱) 现在,老福州的市民得用全新的眼光打量这片三坊七巷。
他们不知道怎么去形容自己的异样感觉。计划中要修复的179处重点建筑,才修复了一小部分。趁着工程队在施工,他们踩着刨花、碎瓦片进去一看,哇哟,居然这么雅致,这么漂亮!外地的游客更是用惊艳的眼光打量着这片“明清民居建筑博物馆”,赞叹每一个精美的细节。或许这正是最好的观览时机,三坊七巷曾经的窘困还保留在一些人去楼空的颓屋废墟中,而就在隔墙的另一边,正演绎着前世今生的韶华重光,正渐次展现出这号称我国现有最大的古民居群、号称中国历史街坊唯一活化石的百端魅力。
全世界的人都在那条街集中
修复工程管委会的导游会引领来客们参观几处已经初步整葺的院落,比如郎官巷20号的严复故居。门头厅、前后天井、左右披榭,还带个西花厅,透着这片民宅温淳宜居的气氛。大厅上的宽大的平头案、清式厚重的扶手椅,积沉了许多伦理文化意味,白墙下的树阴间似乎还影绰着主人儒雅的襟裾。另一处常有人参观的是修葺一新的衣锦坊水榭戏台。这家大院是标准福州民居格局,但气派深宏、三进三开的大厅大堂时常被游人冷落,本只是“陪房”的小花厅里的小戏台,却独秀春光。两边假山拱围、一潭池水烘托,戏台小巧玲珑得正像南方小丫头。戏台的对面,是上下两层楼的“观众席”,楼下男宾席、楼上女宾席,宽敞得可以容得上百张藤椅———福州人听戏听说书,习惯躺在那种单人床式的藤椅上。
我们回溯到明朝万历三年那个夏天,大约正是水榭戏台开台戏上演之时,西班牙人马丁·德·拉达来到福州。他从踏上大明疆土伊始,就庆幸自己看到了“全世界最富饶的国家”,他像形容仙境一样描写这里的村庄与城市。拉达在《中国札记》中记述最详细的是福州。拉达称“这座城市在全国是最富足和供应最好的”。他要经过三座“大而美观”的桥才能抵达城门,再穿过“一条直通总督府邸的宽大街道”,“街道上的人是那样多,看起来像……全世界的人都在那条街上集中”。德·拉达还特别讲到地方官员连续两天宴请他,宴席上“有很多音乐,以及演出很多喜剧”。明万历年间修撰的《闽都记》可以印证拉达的观感,这位西班牙人所经过的那条街道,就是现今的南后街。人瑞坊、使旌坊巷、通贤境巷、嘉荣坊巷、朱紫坊巷、兴贤坊街……这些地名证明,三坊七巷在明朝就已初成规模。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6-05-11厦门打造“文明行为示范街” 营造公共文明氛围
- 2016-05-10惠安“六举措”推进2016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 2016-05-10惠安抓47个项目促文明城市达标提升
- 2016-05-10鲤城区“四个一”全面提升职工文明素质
- 2016-05-10城厢区学校“快、准、细、稳”开展季节性安全文明工作
- 2016-05-09青年应强化自身“文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