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礼仪:劳动方知节约真谛
有些人说,现在的学生太不节约,花钱大手大脚,又有盲目攀比的坏习惯。其实这种风气并不是从学生群体产生的。学生只不过是面镜子,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折射出成年人的行为方式。出手阔绰的父亲不会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节俭,倒掉饭菜的母亲也不能教孩子何为“粒粒皆辛苦”,随手扔掉粉笔的老师又怎能让学生体会到“爱物”的真谛呢?
很多家长会说:自己小的时候吃过苦,所以现在不能苦着孩子。但在前不久,老师吃掉学生扔在垃圾桶里的半个饼子的新闻仍旧让很多人泪流满面。节约有着独特的、经久不衰的魅力,它足以吸引每个人照章去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
但值得所有人注意的是,对于孩子们来讲,“粒粒皆辛苦”是背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远离劳动会使孩子变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对“辛苦”没有亲身经历过的概念。他不知道一株水稻是怎样长成,又是怎样变成手里这碗饭的。如果家长告诉他“要珍惜别人劳动,要节约粮食”,那孩子得到的充其量只是一个“要听家长的话”的概念,而看不到其中每个人的劳动,也不知为何节约。
对于身处象牙塔尖的学生来讲,他们接触的不是农民在田间的辛苦劳作,不是工人在工厂的努力工作,而是越来越“高科技”的手机和电脑,越来越奢华和昂贵的商品,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作为一个吸收体与接纳体,他所接受的概念都是“更新换代”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说他不节约,说他浪费,他能服气吗?
让孩子懂得珍惜,学会节约,家长和老师除了在爱物方面以身作则以外,还要让他接触更多的实际劳动,让他感受到其中的辛苦,才能让他理解节约的真谛。
责任编辑:康金山 |
相关新闻
- 2016-04-28漳浦:创新文明创建 道路交通安全纳入文明考评
- 2016-04-28上杭县文明办走访挂钩帮扶贫困户
- 2016-04-28湖里街道开展文明宣传“轻骑队”进社区暨百场活动垃圾不落地活动
- 2016-04-28让更多“志愿”为文明旅游代言
- 2016-04-28宋黎婧 营造文明旅游环境
- 2016-04-28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发布“最美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