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诚信建设平台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八闽史话 > 正文
妈祖文化与海峡两岸民间信仰
http://wmf.fjsen.com 2016-04-27 11:13:19 来源:原刊《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11期    我来说两句

[导读]:海峡两岸妈祖信仰是海洋文化的必然现象,她发源于福建湄洲,又随着移民来到台湾并在台湾生根开花结果。从妈祖信仰到妈祖文化也是历史的必然,妈祖文化内涵丰富并在今天的海峡两岸关系中发挥着独特的文化优势,成为增进两岸民族感情、增强两岸文化交流和促进两岸经济贸易往来的桥梁和纽带。

妈祖文化的产生经历了整整1000多年

妈祖信仰从神话传说到民间信仰再到妈祖文化,经历了整整1000多年,作为民间信仰,它延续之久、传播之广、影响之深,是其他民间信仰所未曾有过的。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妈祖庙5000座,妈祖信众2亿人。

妈祖信仰是海洋文化的必然现象。妈祖民间信仰发源于福建莆田湄洲岛,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妈祖在短暂的生命中,热心扶危济困、救助海难、治病救灾等善行为乡邻感念,“人行善事,死后为神”,民众视她升天为神,称其为“女神”。乡邻感念她的恩德,在湄洲她“升化”的地方建立庙宇,进行祭祀。妈祖民间信仰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兼具陆海生态环境多样性的大国,海洋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境,经过了许多岁月的累积,中国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海洋经济、海洋社会和海洋人文模式,体现了中国文明海洋性的一面”。妈祖信仰的传播和发展具有海洋历史发展的渊源,是海洋文化发展的必然现象。因为海洋生存环境的风云变化,“大海无情,商海也无情”使得民众需要精神寄托,妈祖是海洋族群的精神寄托和保护神。从妈祖传说故事可以看到,妈祖在中国人的心中是一个充满慈悲为怀、救苦救难的海上女神,因此得到了民众的敬仰和祭拜。在南宋时期,妈祖信仰已在海事活动最活跃的福建、广东和浙江等沿海各省传播。

妈祖信仰在台湾的传承。明清时期闽粤沿海人民掀起移居台湾的高潮,移民把祖籍地的妈祖等民间信仰也带到了新的移民地。这种民间信仰的移植象征两种意义,一是可以视为闽文化在移居地的延续与发展。二是妈祖是他们心中的保护神,有神的保护,它可以使不安的心灵得到缓解。因为移民在百般艰难的环境中离乡背井、漂洋过海迁徙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求生活,移民迁徙是一个充满危险的历程,特别是东渡台湾海峡移居台湾,迁徙途中充满各种生命危险,海峡茫茫,随时有船覆人亡的危险。移民在海上经历九死一生之后,即使顺利到达目的地,登上台湾岛,移民们在新的环境中还会遇到更加严峻的生存与发展的考验。台湾气候恶劣,变化无常,加上早期台湾尚未开发,荒野无边,猛兽当道,瘴气横溢,瘟疫流行,以及水土不服、缺医少药等情况严重威胁着移民的生命。而且,开垦荒地、海上作业、从事贸易等都时有不测风云。因此,需要借助神明的力量来摆脱各种恐惧和不安。渡海移民者只能祈求和依靠神灵的护佑,来确保航海与垦殖的平安。妈祖是闽粤的海上女神,当然就成为闽粤移民移居新环境的保护神。

早期移民在渡台之际,动身之前,都要到当地妈祖庙祭拜,还要许愿一番。许多人祭拜之余,还要从寺庙带走一把香火、一尊小型神像,祈求分身的神像能与信徒同舟共济去开辟新的天地,保佑移民一路平安顺利。因此一旦定居下来,为答谢妈祖神灵的保佑,便设祠立庙奉神,而且往往还要由专人专程渡海返乡于祖籍地祖庙中,以“割香”、“分灵”等形式将妈祖神像恭奉入台,立庙建祠加以祭奉,使家乡的神灵同移民一起移居台湾,在台湾生根开花结果。比如,从湄洲祖庙分灵来台的湄洲妈、从泉州天后宫分灵来台的温陵妈、从厦门同安分灵来台的银同妈等等。海洋移民在移居地发展时,遭惊涛骇浪冲击,祈求妈祖神灵保佑航海平安,是海峡两岸妈祖民间信仰的特色。妈祖信仰是台湾社会的主要民间信仰,据统计,台湾自大陆分香的妈祖宫庙超过2000座,信众多达1600多万人,占台湾人口的三分之二。可见,海峡两岸妈祖信仰的历史渊源是深远的。

妈祖文化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涵

从妈祖信仰到妈祖文化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经历了1000多年的历史积淀,由妈祖信仰形成的妈祖文化圈,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涵。

妈祖文化最深的内涵在于人格魅力,在千百年的嬗变过程中,信众不断丰富妈祖的完美道德品质,妈祖形象已成为道德的化身,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大成。妈祖之所以成为人们敬仰和祭拜的女神,首先是因为妈祖的美德。妈祖的完美道德品质,忠义孝悌、救民疾苦、扶危济困、乐善好施、见义勇为、无私利他的情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形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在信众心目中,“妈祖形象尽善尽美,妈祖精神包含着真善美的价值和道德内涵。信众信仰妈祖,意味着认同妈祖所代表的真善美价值观和道德观”。妈祖的形象是慈祥、博爱、亲切、无私、勇敢。妈祖受到历代朝廷的多次褒封,封号也从“通灵女神”渐次升格为“夫人”、“妃”、“圣妃”、“天妃”、“天后”直至“天上圣母”,说明历代统治阶级是非常重视以道德化的妈祖形象作为教化百姓的最有效的伦理教材。可见,妈祖文化的内涵首先是从道德人格层面上来理解的。

正因为“信仰”,才使妈祖拥有2亿多的信众。信众祭拜妈祖、信仰妈祖,是相信妈祖是非常灵验的。人们出海的安全、海上贸易的顺利、旅途的平安,以及求子、求财、求福等等,都相信妈祖会显灵助其愿望的实现。所以,信众对妈祖是非常虔诚的。台湾一位老太太从1987年到2000年,共来湄洲妈祖庙朝拜25次,直到90岁高龄。2004年台湾嘉义县朴子配天宫妈祖信众437人来湄洲朝拜妈祖,其中一位林女士在妈祖神像前,三拜九叩,激动得热泪盈眶:“我终于来到了妈祖圣地。”林女士家祖上三代都是妈祖的忠实信徒,其祖父、父亲一生都期盼来妈祖圣地朝觐,但由于两岸未“三通”等原因,至死夙愿未偿。其父临终前,希望她一定要争取来圣地朝觐。这是妈祖信众对妈祖虔诚信仰的典型案例。虔诚的信仰是信众的精神寄托、是信众战胜艰难险阻的勇气、是信众开创事业的精神支柱。“信仰”是妈祖文化的核心内涵。

妈祖信仰在经历了1000多年的历史积淀,本身就印记着丰富的历史。在妈祖信仰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妈祖文化圈:妈祖庙的建筑艺术、书法艺术、文物珍品;由妈祖信仰形成的民间艺术、民俗文化、口传文学;包含着妈祖信仰的民俗学、华侨史、航海史、海外交通史等等,从研究妈祖信仰入手,可以进入众多科学研究领域。“流传千年的妈祖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涉及历史、文学、艺术、民俗、宗教、建筑等各个方面,在我国沿海地区源远流长,尤其是海峡两岸重要的民间文化纽带。”我国文博界老前辈王振铎先生著文指出:天妃宫是研究历代经济史、海外交通、民族学、民俗学、航海史等的珍贵资料,呼吁各界要加强保护天妃宫。2006年5月,经国家文物局、国家文化部文化遗产司组织专家评审,湄洲妈祖祖庙、湄洲妈祖祭典分别入列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反映了国家非常重视保护妈祖文物、弘扬妈祖文化。

妈祖文化交流增进了海峡两岸民族情感

妈祖信仰自明清时期被移民带入台湾以来,就成为台湾民众社会心理的一大组成部分,并深深地影响着台湾民众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这可以从台湾信众“热衷于前往湄洲祖庙进香”可见一斑。移居台湾的移民带去的妈祖神灵是从大陆祖庙带去的分神,而且他们比较看重家乡创造出来的神,称之为“桑梓神”。“台湾各地的分庙建立之后,即与大陆祖庙确立了源与流的特殊关系。为了保持和增强这种特殊关系,增强分庙的灵性,各分庙每隔一定时期都得上祖庙‘乞火’。参加祖庙的祭奠等,俗称‘进香’。定期到大陆祖庙进香是妈祖信仰最为独特之处,进香活动是台湾妈祖信众最重要的社会活动。”

责任编辑:康金山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6-04-26省委文明办检查指导建宁县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工作
  • 2016-04-26建瓯市:高位嫁接帮扶 文明引领风尚
  • 2016-04-25龙岩市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专题会议
  • 2016-04-25涵江区新建“无违建”创建示范点助力文明创城
  • 2016-04-22省委文明办督查连城县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
  • 2016-04-22省委文明办定于4月28日上召开农村社会风气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推进会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