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诚信建设平台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八闽史话 > 正文
文史专家细说都城隍庙的“前世今生”(组图)
http://wmf.fjsen.com 2016-04-19 17:47:49 齐榕 来源:东南快报    我来说两句

据说纪晓岚来福州上任曾到城隍庙上香

城隍神是守护城池的神祇,既统治人间,又掌管阴间。自唐宋时代就被崇奉为地方最高神明。明洪武二年,冶山城隍庙为“监察司民威灵公”,清雍正年间题赐“福建都城隍”,成为福建省最高城隍。明代中叶后,定期的祭祀城隍活动逐步形成了城隍庙会,进入清代,城隍庙会规模越来越大。庙会期间,演戏娱神热闹非凡,远近商贩云集开市,城乡居民蜂拥而至,人们既拜神,又购物,还兼看各种表演,赶庙会成为一大盛事。

“城隍文化是最古老的信仰之一,是吏治的神灵。”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卢美松说,古时新官上任,也要到城隍庙顶礼膜拜,求其辅治。

据说,当年辛弃疾、纪晓岚到福州上任时,均到城隍庙上香起誓,做一个清廉好官。

为何叫都城隍庙?

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城隍庙,例如上海的城隍庙就非常有名。那为何福州的城隍庙名字叫“福建都城隍”?这里面有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宋末端宗在福州称帝,故称“都城隍”,沿用至今。

还有一种说法是,明朝建立后,城隍神成为国家祭典的神灵,明代将城隍庙按都、府、州、县的四级序列,使之成为与现世地方官相对应的冥界地方官。历史上福州长期是八闽政治中心和省级行政机构驻地,所以明代福州府城隍庙事实上属“布政使司城隆庙”,即“省城隍庙”。在明清时期的城隍信仰中,省城隍却是可以称都城隍。从文献资料看,大约从明代开始,“都”字作为神及庙宇的修饰词,除了有“京都”这一层意义之外,还可作为“总”的意义讲,表示一定地域内城隍神的统领。这样,各省首郡城隍庙称本省都城隍庙也就顺其自然。

“福建都城隍有行政上的意义,在清朝时,都城隍管辖着十二州府(除永春、龙岩外均为府)。其中台湾府也归福建管辖。”卢美松说。

讲述人

省文史研究馆馆长 卢美松

福建都城隍庙管委会主任张子泉

省艺术研究院教授、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刘湘如

省文史馆馆员、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原馆长 欧潭生

国家工艺美术师、古建筑设计师 王勇坚

福州市文史馆特约研究员王祖麟

福建都城隍庙重建后首任总理 王英超

(排名不分先后,以讲述时间为序)

首页 上一页 [1] [...] [4] [5] [6] 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康金山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6-04-19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石建平到长汀参加《绝命后卫师》开机仪式
  • 2016-04-19柘荣县开展“讲诚信 促和谐”青年文明号优质服务示范月统一行动
  • 2016-04-19莆田市城厢区多措并举催生文明之花
  • 2016-04-19新罗: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进校园 倡导文明交通活动
  • 2016-04-19闽侯县多举措开展文明交通宣传活动
  • 2016-04-19荔城区镇海街道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创新城市管理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