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高楼围住的都城隍庙
城隍街曾是福州最特色的街
古建筑设计师王勇坚用专业的眼光帮我们恢复了当时城隍庙的壮观,“城隍庙当时在冶山南麓,一排大型古建筑群中,大小建筑错落有致、高低有别。每当各种节日时,城隍庙都会鞭炮齐鸣,烟火不断。而且,在城隍最鼎盛的清朝,据说在台江的茶亭街都可以看见城隍庙的灯火。”
王勇坚说,当时的城隍庙在贡院附近(现在中山堂的位置),考生在考试前都会到城隍庙进香,保佑自己金榜题名。考取功名后,考生们也要到城隍庙答谢,所以这里考生络绎不绝。每年庙会时,更是热闹非凡。
“当时庙前的城隍街,据说有大小店铺30多家。”张子泉说。这些店卖工艺品、食品、日杂用品,香客游人川流不息。
“当年上海城隍庙卖的是茴香豆,福州冶山卖的是环环饼,这是‘老福州’念念不忘的东西。”王祖麟说。
对于这一点,生于1936年的省艺术研究院教授、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刘湘如有比别人更深的体会。他说,这是全福州最有特色的一条街,整条街吃的玩的穿的都有。有小孩喜欢的糖葫芦,还有小吃鱼丸。过去福州鱼丸挑着担子满街卖,到了城隍街就会在街头停下来卖,看热闹的人在街头就地吃。逛完庙会,吃一碗鱼丸,这就是“老福州”的生活之一。
偏殿旧址上重建城隍庙
带着对都城隍的“书面印象”,我们开始了对它的寻找。在鼓屏路和湖东路交界,靠近卫生厅的路边,立着一块“城隍庙官地碑”,如果不是特意来找,还真的不会留意到。
“这也是城隍庙被毁后遗留下来的文物。我们当时发现的时候,有两块,不过都横躺地上。后来我们把它竖立起来,一块在这儿,便于指引路过的人,还有一块在城隍街上一棵大榕树下。”张子泉说。
省文史馆馆员、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原馆长欧潭生印证了这个说法:“当时我们在重建的时候在大榕树下发现了这块古碑,后来还是我带人把古碑挪过去了一块。”
走进城隍街,当年的热闹早已不见,它狭小得也不像街,而只是一条曲折的巷弄。来到城隍庙前,眼前的景象很难和古书上的任何一段文字联系起来:这座见证了福州1700多年历史的福建都城隍庙竟夹居在现代居民楼缝隙中,旁边有临水宫、文昌阁、三清阁,占地看起来也就几百平方米左右。
专家说,现在的城隍庙是上世纪90年代后在原来阴阳司、侯爷殿的旧址上重建起来的。
“重建城隍庙时,只有两段古墙断壁,它们还曾被改用作民房的墙壁。”张子泉指着一堵城隍庙主殿的墙和另一堵城隍庙围墙说。
城隍庙的主殿里还陈列着当时重建城隍庙时,多方人士找寻回来的一些文物。一鼎老香炉置放在城隍庙主殿中,一个马槽放在院内,几段长短不一的石条,最长的目测有1.5米左右,还有一些柱础(古建筑中用来垫在木头柱子下的石头,防止木柱被虫蛀)放在院中,上面放着花木。“还有一口铜钟也是文物,敲起来声音非常响,在巷口都能听得见。不过因为铜钟非常珍贵,所以平时锁在库房,只有大事的时候才拿出来。”张子泉说。
![]() |
![]() |
责任编辑:康金山 |
- 2016-04-19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石建平到长汀参加《绝命后卫师》开机仪式
- 2016-04-19柘荣县开展“讲诚信 促和谐”青年文明号优质服务示范月统一行动
- 2016-04-19莆田市城厢区多措并举催生文明之花
- 2016-04-19新罗: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进校园 倡导文明交通活动
- 2016-04-19闽侯县多举措开展文明交通宣传活动
- 2016-04-19荔城区镇海街道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创新城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