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白鹭志愿联盟转型升级 空姐飞行员助力鼓浪屿申遗
听完后更了解琴岛文化
这群“游客”有厦门本地人,也有来厦生活十多年的新厦门人,他们都是海西晨报的忠实读者,跟着志愿者的脚步,他们沉下心来,认真地听讲解。
洪锡龙是老厦门人,今年61岁,在大同路长大。童年时,他经常来到鼓浪屿。在他印象中,那时的鼓浪屿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到处堆积着石块。而现在鼓浪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美了。他此次来,还带来自己设计的鼓浪屿书签,并送给志愿者。
“虽然来鼓浪屿好几次,但从来没有认真了解过历史。”叶雪霞也是厦门本地人,她告诉记者,这次来的意义不同,她不仅是“游客”,也是一名志愿者。
与叶雪霞相同,今年72岁的黄永祥也是一名老厦门人。他的家族曾经是鼓浪屿上的大户人家,抗日战争时期,黄永祥的父亲和叔公就住在鼓浪屿上。“虽然我住得离鼓浪屿不远,但我很少来这里,也几乎不了解鼓浪屿的文化,这次是我第一次听讲解。”
吴建新一家人一大早从海沧赶来,从1975年第一次登上鼓浪屿至今,这已经是吴建新第八次登上鼓浪屿。63岁的吴建新说,他的父母是厦门人,年轻时去到新疆,他在新疆生活了60年。现在他返回父母的老家定居,也想看看父母曾经生活的环境。
志愿者提前踩点演练
讲解过程中,志愿者们引经据典,还时时与读者互动。可以看出,为了这一场讲解,他们做了精心的准备。
志愿者小戴说,为了呈现更好的效果,志愿者们提前一天就来到鼓浪屿,把游览的路线走了一遍。
“我以为鼓浪屿的特色就是小资,没想到还有那么多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李聪来自河北,是厦航的地服,在成为志愿者之前,他对鼓浪屿文化并不了解。李聪说,想让读者听懂他的讲解,他自己就得先消化,再精炼,为此他还特地请教了导游讲解技巧。“从前我也是一名游客,但现在我成了志愿者,比当游客体会更多。”(海西晨报)
责任编辑:金婷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