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说:最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宽容
青春期的孩子难免会有一些“难管”,对于这些12岁至18岁的孩子,学校生活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老师的一言一行不仅对此时的他们,甚至对他们未来的人生都会产生影响。小晶(化名)如今已经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了,想起自己高中三年与老师的相处时光,她记忆最深的是有一次上课自己偷偷玩儿手机,手机第一次响起时,老师没有理会,依旧在写板书,小晶以为老师没有听见;第二次响时老师回了一下头,目光在教室四下扫视一番,然后又继续在黑板上写字,此时,小晶把头一低,以为能躲过老师的视线;接着,手机第三次响起,老师显得很不耐烦,说了一句:“谁的手机响?赶紧关掉。”正当小晶要关手机的时候,手机第四次响了,于是老师走下讲台,直接走到她的座位旁边,把手机的电池取了出去。“当时,我的脸真是红到了脖子根。”小晶说。即便这样,她还是表示:“挺感谢那位老师,没在那么多人面前让我下不来台。”因为老师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她,而是选择继续讲课。下课后,小晶主动向老师承认了错误。她说:“从那以后,上课不认真听讲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她永远记得那位老师,虽然课后批评了她,但在她的心灵上没有留下任何伤害。
在记者采访的中学生中,对于老师的印象,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和小晶一样心怀感激。16岁的小杰(化名)是一名插班生,从一所普通的学校到重点校借读的他一开始就觉得跟不上那里的教学进度,这让他很发愁。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小杰说,他最不能适应的便是老师对他的态度。“有时候,她看见我上课时和同桌说了两句话,就在课堂上说”有的同学就是不好好珍惜来这个学校学习的机会“。有时候中午我和同学踢了会儿球,她看见了,说”就你这样的还出去玩儿?“小杰知道,自己学习成绩不好,每次考试都拖这个班的后腿,这让班主任很为难,但他也表示,自己确实没有什么努力的动力,因为他感觉在这个班里,自己就是个“二等公民”,“即便努力了,我的现状又能有多大改观?”他反问道。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