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诚信建设平台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未成年人> 健康服务 > 正文
孩子的心理健康,谁来关心?
http://wmf.fjsen.com 2016-04-12 16:50:03 吴梦奇 来源:苏州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中国未成年人网配图 来源:网络

近日,长达2年多的复旦投毒案随着林森浩的死刑终于尘埃落定,但一个高材生因为琐碎口角便心生杀意,在社会中再次形成热议。无独有偶,前几日,邵东县某中学高三男生小龙(化名)因不满班主任妨碍他看小说、睡懒觉便将其捅死,残忍举动让人震惊:现在的孩子怎么了?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孩子稍有不顺,便暴躁易怒,甚至对师长、父母、同学伸出“黑手”。在成长道路上,大多数人都关心着孩子的成绩情况、身体健康,那影响着他们这些行为举止的心理健康,谁来关心呢?

A 暴脾气的孩子越来越多

父母思考过为何会出现这些问题吗?

来自江西的小男生乐乐今年读四年级了,父母都是新苏州人,对乐乐的学习情况尤为看重,每天放学到家都会轮番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包括作业、成绩等,次数多了小乐乐有些不开心。

但最近,父亲沈先生发现,每当自己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乐乐就开始出现发脾气,甚至握拳头等过激行为。“他的脾气变得很暴躁,握紧了拳头好像要打人。”沈先生很担心孩子是否心理出现了问题。

不仅和父母产生冲突,在课堂上,乐乐也有同样的情况。我听说孩子升“入四年级以后好几个学科的老师都换了,尤其是对新数学老师,他觉得很啰嗦,连课都不想听,甚至在课堂上和老师发火。”沈先生介绍,这些问题都是突然出现的,平时没有注意,等想解决办法时,却像个无头苍蝇一样,束手无策。

除了在家庭和学校,这些问题同样也存在于社会生活中。来自园区某学校的小俞最近的行为也十分让父母担心,“他如果很想去玩什么,别人制止了他,他就会大发脾气,甚至打人。”小俞妈妈苦恼地说,有一次小俞非要跑到别人跳广场舞的地方玩,邻居制止后,他就对着邻居发脾气。

当面对孩子这些问题,有些家长选择咨询心理医生来进行引导,有些家长选择“以暴制暴”。然而,在解决问题时,是否有家长深思过,孩子的这些问题为何会出现?

B 校园心理教育如火如荼

最终诉求是预防孩子心理问题的发生

无论是在校外心理咨询会,还是在校内心理辅导室,随着如今孩子展现出的成长问题越来越多,他们的心理健康也得到了越来越大的重视。

在苏州新草桥中学,心理课早就成为了一门学科。心理教育是比较特殊的一种教育,我们最终“的诉求不是去解决问题,而是预防孩子心理问题的发生。”心理老师葛艳艳告诉记者,在新草桥,心理课是初一学生必学的科目,由具有市教育局颁发的心理教师上岗证的老师上课,传递基本的心理知识和排解心理问题。在初二初三,则有团体辅导课,每一两个月轮一次。

葛艳艳告诉记者,心理教育的特殊之处还在于,并非课堂传授是重点,更重要是在学校内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学习氛围,学生间、师生间的良好交流能更好地形成孩子们健康的心理环境。“学校成立了心理社团和心理剧团。社团的学生自己负责心理广播诵读,制作心理教育相关的报纸内容,心理剧团的学生则会编排心理剧。通过这些学习和交流,让他们真实地学到心理知识。”葛艳艳说,这些素材内容都是学生自己寻找的,尤其是每当报纸发下去,学生们都会积极地寻找版面上心理测验的题目,那是他们最喜欢的部分。

除了这些,葛艳艳还在每个班级安排了一名心理委员,这可是和学习委员、文娱委员同等“地位”的职务。“心理委员每天都要给我交一张‘晴雨表’,通过观察记录同学的表现、状况。”就如葛艳艳说的,心理教育需要孩子们一同参与进来,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它的效应。如今,苏州市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设起了心理辅导课,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C 前景乐观但问题也不少

师资薄弱、课程单一、多方配合……

尽管已经有不少学校在心理教育的路上成为了先行者,但这一条路依然不能算走得很快,心理教育也面临着不少问题。“现在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师资不足吧,我们心理课只在初一开设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目前,新草桥中学的心理课教研组共有6位老师,人数不算少,遗憾的是他们都不是专职老师,“心理课老师都需要有一定的资质,对专职老师来说,要求更高。”

除了师资问题,学生的心理成长的复杂性和延续性也是一个问题。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是不一样的,两者之间没有衔接好,加上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心理很可能出现问题,但这样的问题并不好解决。”葛艳艳觉得,心理教育需要有针对性和延续性,既在时间跨度上有一定的眼神,也要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教育方针,“比如我们在初一的时候就会对学生进行新环境适应和人际交往上的教育,初二进行青春期心理教育,初三时压力缓解教育。”

“很多老师或家长的一些教育方法,甚至是一个措辞,都可能对青春期的孩子造成影响。所以我们觉得对孩子的心理教育,同时也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帮助。”葛艳艳说,现在每当开班会时,就会有不少老师来向她咨询一些学生心理问题,有困难的家长也会主动向她求助。

看来,在学生教育这条路上,还需要各方努力协作。就像葛艳艳说的那样,最好的心理教育不是解决问题,而是什么问题也没有,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