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压垮”了他们心理的最后防线?
颇受舆论关注的复旦投毒案上周五尘埃落定,案犯林森浩被依法执行死刑。同在这一周,还发生了一起令舆论震惊的湖南邵东高三学生弑师案。连带今年频现的类似校园极端案例及霸凌事件,到底这类青少年成长中缺失了什么,到底什么成了“压垮”他们心理的最后防线?本期我们约访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以及一线教育人,希望通过他们的视角和思考,对关注青少年成长的读者以启示。
成绩是我们评价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指标。几条珍贵生命的逝去,再次敲响社会的警钟,教育的本质是教会一个人如何为人,教育的目标是让一个人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健康成长,让其获取自信和爱的能力,找到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有自信地走上社会。——心理学者边玉芳
新闻背景
几起校园极端事件回溯:
12月4日,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学校的高三班主任滕昭汉老师,在办公室被他的学生小龙用水果刀杀害,小龙弑师的原因是:因为老师阻挡他看小说。案发后,小龙对媒体称,他杀滕老师的念头在上个月就“越来越多地冒出来”,因为在11月的一次周考中,他成绩不够理想,滕老师建议他缩减月假,回校补习。“假都没了,哪有心情考试?”小龙说。后来在月底的月考中,小龙赌气般地科科教了白卷。而因为交了白卷,滕老师将小龙的月假全部取消。小龙案发当日,正是滕老师约小龙母亲到学校谈话的日子。
看小说、违纪、找家长谈话……这些中学校园里的日常事件,最终成为小龙的杀师动机。
责任编辑:金婷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