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暴力不利于培养孩子人格
最近大家在微信圈里热转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如果家长总是对孩子说“我生气了”,很容易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心理研究显示,对6岁前孩子经常说生气,会让他形成消极的负面人格,产生自卑、内向、忧郁的心理,而且害怕与人相处。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有的家长对孩子说:“别闹了,妈妈生气了”“你不好好吃饭,奶奶生气了”等,认为只要孩子意识到家长生气了就会乖乖听话。这样的教育方式,真的可取吗?
家长用“语言暴力”逼迫孩子屈从,会让宝宝误认为自己不够好
我们随机采访了十位“80后”妈妈,大多数妈妈都表示,孩子在6岁前犯错,说妈妈生气了会管用些。不过也有妈妈直言,如果孩子在乎妈妈的感受,说妈妈生气会有效果,如果亲子感情不深,那样说反而效果不大。
金宝贝西安早教中心成长伙伴Lisa表示,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说“妈妈生气了”,其实是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0-6岁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觉察(“客体我”通常是孩子通过周围人的评价来认知的)也是自尊和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在这个时期,家长经常给孩子说这样的话通常是在要求孩子在对家长自己的情绪负责,换言之是在用“语言暴力”在逼迫孩子对自己屈从,从而会让宝宝误认为自己不够好,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孩子小的时候面对未知的恐惧,小宝宝会选择妥协,一旦孩子长大有了相对独立的能力的时候,就极易出现行为偏差。
责任编辑:金婷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