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周末,有两个不那么光彩的新闻事件。一是“红衣女爬树赏樱”,一是“中国游客泰国疯狂铲虾”,两者虽然相隔千里,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都是个别不文明游客的真实写照。他们的出格行为,不仅丢了自己的脸,更令一个群体甚至国家蒙羞。
在“游客泰国铲虾”的帖子下面,一位网友的评论被很多人点赞。他说:我们真是穷的太久了,以至于还没学会体面的生活。“体面”是一个现在很少用到的词,咋一听还有几分新鲜。因为与20年前比,无论城里人或乡下人,腰包都鼓了,能见的世面也都见过了,又有几个人活得不“体面”呢?
然而,爬树或铲虾的行为,看起来的确不够体面。对此,很多人与这位网友的论调相似。他们认为,抢虾的多是中老年游客,他们从物质匮乏的年代走来,他们所受的教育、成长的经历,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当肚子都吃不饱时,又怎能顾得上体面?甚至有学者也说过类似的话:发展中国家要先解决生存问题,等实现小康以后,再来谈体面而尊严地生活吧。
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不能解释全部。如铲虾的人中,就绝对没有年轻人的身影吗?爬树摘花等行为,又和贫富有必然联系吗?当我们说一个人“体面”时,不只是夸他外表光鲜,有面子;也是指其为人处世、品性操守得到大众的认可尊敬。前者可以靠金钱堆砌,后者则要靠个人自觉修炼。
作家毕飞宇说过,人活着可以没钱,没地位,没相貌,但是一定要体面。旧时代里,有知识女性虽然生活艰辛,但将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每个角落里都流露出精致与温馨,这就是体面。在僻远乡村,有白发教师衣衫破旧,却整齐干净风度翩翩,这也是体面。在晚归的地铁上,有农民工满身灰尘,宁愿坐在地上也不愿弄脏座位,这还是体面。就像“仓廪实”只是“知礼节”的必要条件之一,体面源自物质、经济、教育、教养,却又超出它们所涵盖的范畴。体面是外表得体,更是内心的从容与优雅;体面是物质富裕,更是精神的自由与高贵。
最近,许巍发布了新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词曲作者高晓松在回忆创作初衷时说:“我妈从小就教育我们,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这两句被写入歌词的话,也可视作如何过体面生活的另一种阐述。当然,现实生活不可能每天都如此诗意,但我们可以尽量尊重生命,热爱自然,对他人友善和睦,做到这几点,就是一种体面的生活。(刘大山)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