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会干事变成干部、共青团员“眨眼”成共产党员、短期培训就成名校毕业……正值高校就业季,类似的简历造假、文凭“注水”,在一些高校毕业生求职中已成公开的秘密,甚至出现比拼造假现象。(1月5日 新华社)
“干事变成干部,团员变成党员……”这些造假的简历让人触目惊心。诚然,要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获胜,简历能让招聘者对应聘者基本素质一目了然。然而,倘若为了顺利就业而不惜在简历和学历上大做文章,这不仅是个人诚信的缺失,也折射了当前社会所存在的诟病——投机心理。
一方面,简历造假是典型的失信行为,有悖于就业市场的公平与公正。毕竟,在就业市场上,那些看起来高大上的简历明显更能让招聘者眼前一亮,那些实力不强在简历上做手脚的人明显比那些有实力却不善于造假的同学更容易得到心仪的工作岗位,从这个层面来说,个别人别有用心的简历造假可能让真正有能力的人失去拥有好岗位的机会;再者,一旦学历造假者屡屡得逞,这也容易给大学校园里的学生一个假象——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并不是找到好工作的敲门砖,只要修好门面,好工作唾手可得。
另一方面,简历造假也折射出了当前社会所存在的诟病——投机心理。当前,用人单位甄别真假简历的成本太高,他们不可能打电话或者亲自到学校去查明应聘者简历是否真实,这是基于这种想法,很多应聘的大学生对于简历造假显得心安理得且堂而皇之,这是典型的投机心理作祟,可是,一旦造假简历暴露,他们失去的不仅是工作岗位,更是个人诚信道德的缺失。
在笔者看来,要切实减少简历造假现象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联网”机制:设立大学生个人成长电子档案,电子档案里记载的是大学生们在大学里的成绩、行为表现及各类表彰情况;电子档案里还应和实习单位相挂钩,由实习单位就大学生的实习情况和成绩进行如实反映。学校还可设置统一的学历模版,学生毕业后即可自动生成简历并形成自己的简历电子编码。毕业生们在就业市场上,只要输入个人简历的电子编码,用人单位即可对毕业生们的情况一目了然,如此以来,就不存在所谓的简历造假行为了。
当然,毕业生们要想在就业市场上分得一杯羹最重要的还是在校园中认真汲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知识素养;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各项活动和实习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千万不要抱着投机心理试图不劳而获。
简历造假不应在校园中泛滥,大学生们更应明白自己的责任,脚踏实地,为自己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正可谓“简历造假不可取,脚踏实地方可为”。(陈美园)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