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报告文学,引来无数人阅读;一群美德故事,引来许多人效仿。《美德载梦》的作者张荣超不会想到,他的长篇报告文学出版后,能在社会上引发这么多意想不到的效应。(4月12日中国文明网)
张荣超说:“社会上多一个好人,就少一个坏人;对于社会不能失望,还是要抱有希望,宣传好人现象,看上去是小事,实质是大事,毕竟社会风气需要引领。”此言朴实无华,但是却发人深省。让美德成为社会美好的催化剂,让美德成为温润人心的美好源,必须多点像张荣超这样的基层宣传工作者为此不懈努力,才能将身边的美好、美德不断地传递,使之成为一种大众耳濡目染的道德风。
宣传部门工作的同志在群众心中是“笔杆子”,要加强基层宣传工作,我们不能光坐在主席台,“笔杆子”的作用要勇于发挥出来。如何发挥?自然少不了更像张荣超这样的责任意识,张荣超身边的“中国好人、道德模范、江苏好人、感动宿迁人物、泗阳好人”在泗阳涌现,我们其他地方也有不断涌现的好人和道德模范,如何放大这个群体的效应,宣传干部有责任像张荣超一样着手把这些好人事迹整理成册,这不仅是作为一个基层宣传干部对于宣传思想工作的拓路,更是用自己的“笔杆子”为基层道德建设在做实事,好事。
让我们身边的好人故事付梓成册,基层“笔杆子”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我们只有像张荣超那样,将走基层当成工作。才会把这些好人事迹写得详实又精彩;愿意用长达10个月的时间,行乡间土路,坐农家板凳,访好人家庭,听美德故事,把汗水浸透春夏秋季,甚至八易其稿,才有了《美德载梦》的厚实精彩。《美德载梦》可谓是我们加强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又一面镜子,或许里面没有多少华丽,但是确如乡土里长出的最养人的精神庄稼,定能帮助乡亲们和基层干部长精神长力量。
我们基层宣传的“笔杆子”,只有像张荣超一样,当好宣传信息员,义务宣传员,多去挖挖本乡本土的好人好事、道德模范,那么我们也定会成为感动乡村的宣传力量。因为在这样的挖掘耕耘中,不仅让道德的力量有效汇聚,也让自己无形中密切和人民群众的关系,让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呼之欲出,因此,我们精心雕刻的,不仅仅是敬业奉献、生态环保、孝老爱亲的身边好人,还有让读者感到可亲、可近、可学的宣传思想工作的“笔杆子”正能量,让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真正有他们而强起来。(章友惠)
![]() |
![]() |
责任编辑: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