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创建〕
厦门市构建“文明创建+媒体”精准创建新模式
为巩固文明城市“四连冠”的创建成果,推进文明创建常态化发展,厦门市委文明办创新举措,实施“记者行动”,组建了由主流媒体记者为主要成员的“文明创建暗访团”,以第三方身份开展日常暗访督查工作,寻找、发现并曝光在美丽厦门建设和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文明现象和热点、难点问题,并建立完善反馈整改机制,与各区、各职能部门形成联动,推动问题解决,实现精准创建。
一、坚持问题导向,创新点评测评方式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改进创新日常测评方法,将全国首创的每月一点评制度进一步巩固发展,与季度测评相结合,建立新的精准创建模式。2015年7月开始,市委文明办与厦门日报社合作,以新闻采访中心社会部记者为主体,组建“文明创建暗访团”,启动第三方测评。为落实好测评各项工作,市委文明办多次召开协调布置会,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测评标准、测评方法、结果应用等工作内容,建立完善测评工作体系。测评内容上,根据中央文明办重点工作和当前市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设立测评内容和项目,包括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食品安全、文明行为等方面内容。测评方法上,采取文字和图片记录、测评与点评相结合的方法,每季度确定一个主题、每月确定一个专项,每季度的前两个月开展专项暗访,曝光问题、分析原因、寻找对策;第三个月组织专题测评,当场记录取证、测评扣分,公布各区排名情况。在整个测评过程中,测评时间、测评项目、测评地点都严格保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暗访”。在暗访测评的基础上,不定期召开点评会,邀请市民代表、专家学者、媒体记者及区、部门负责人现场观摩、点评,研究对策方案。结果应用上,坚持以推动工作、解决问题为目的,在《厦门日报》等主要媒体开设“美丽厦门·文明创建在行动”专栏,对存在问题张榜公布、即时点评,并通报相关责任部门。同时,将每季度测评的排名情况纳入对各区委、区政府年终绩效评估分值,根据每季度测评结果,排名靠后两名的区每次将各扣绩效分0.5分。
二、追踪创建热点,形成问题倒逼机制
“文明创建暗访团”侧重发现问题,紧盯包括夜间烧烤、流动摊贩、交通秩序、市容卫生、公共设施、“门前三包”等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仅点问题、评原因、谈改善,也有观点、有追踪,每次的报道都引起社会的热烈反响。特别是栏目特邀的“文明观察员”对乱象根源进行了犀利点评,深入思考在城市管理中职能部门如何加强管理、有序引导,提出对策建议。同时,开辟“他山之石”栏目,有针对性地介绍其他城市的做法经验,以资借鉴。厦门市委文明办把每次暗访测评情况进行汇总,把发现的具体问题一一列出,形成问题清单,直报各区区委书记、区长,同时反馈到各区各部门,限期整改,并举一反三,全面整治。通过记者暗访、媒体曝光、观察员点评、文明办反馈,从而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形成倒逼机制,推动各部门以问题为导向,采取措施,建章立制,系统性地解决文明城市创建中存在的问题。如:市城管执法局建立了24小时舆情监控机制,只要“文明暗访团”刊登报道,他们就立即形成专报件传达到相关部门着手整治;海沧区成立区级文明创建暗访团层层推进,通过暗访详细记录发现的问题的地点、类型以及责任单位等,形成《督查通报》,抄报区主要领导以及督查组,通过这种形式进行曝光和督办,再加上日常监管和督查,推动文明创建工作的长效常态开展;思明区主动与厦门日报社联动,策划开展了市民举报、部门跟进现场执法的活动,取得较好的整改效果。
三、发动群众参与,实现共管共评共享
注重运用媒体点评机制,改变原有单向测评的方式,通过多种形式,发动群众自愿自觉地参与到“美丽厦门,共同缔造”中来,实现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一是发动市民开展“随手拍”活动。开展向市民征集不文明现象照片活动,发动群众运用用手中的相机、手机进行“随手拍”,以收集和曝光不文明现象,通过使传统媒体和自媒体相结合,最大限度动员城市的每个成员参与到文明创建工作中。二是随机采访倾听市民心声。暗访团记者就暗访中存在的问题,征询市民的看法、倾听市民的心声,并刊登到相关版面,用最基层的、最贴近群众的声音教化引导市民主动践行公共文明行为、共建美好城市。三是开设热线征询市民意见建议。在《厦门日报》“美丽厦门·文明创建在行动”专栏公布热线电话、微信公众号等,如果市民对整治流动摊贩、占道经营、交通乱象等各种不文明现象有什么意见、建议,可以随时拨打热线或发微信反映。市民群众在参与中对城市管理工作也更多了一份理解,文明素质也在参与中得到提升。如城管执法队员在育秀里小区巡查取缔烧烤摊小贩时,群众都站在执法队员一边,并与执法队员一起追踪流动摊贩。市民群众在抓拍不文明现象的同时,对照自身,也自觉约束不文明行为,在潜移默化中践行文明行为,提升文明素质。